“这几年,北京的花卉市场太多了,隔三差五就听说哪儿又新建一个。这么多市场能不恶性竞争吗?”“那也不见得,很多消费者都反映,北京的花卉市场还是太少,地段太偏,分布不均衡,买花并不方便。”前不久,北京十几家大型花卉市场的老总聚在一起,就北京花卉市场规划与建设问题展开了讨论。
无序建设加剧竞争压力
据北京花卉协会统计,2006年北京市大型花卉市场达到36个,全市花卉消费总额达51.89亿元,花卉市场成为花卉消费的重要渠道。但市场竞争也日渐加剧,原本靠批发获取差额利润的批发市场如今早已转型为批零兼售。莱太花卉市场经理张宏、玉泉营花乡花卉市场经理薛振球等花卉市场负责人均表示,现在花卉市场里的批发与零售价格几乎没有什么差异,批发商利润微薄,零售商也不可能有太高的利润空间。商户赚不到钱,流动性就会加大,直接威胁着市场的收入稳定性。
“市场内的不规范经营已经给商户造成很大的竞争压力,而花卉市场的无序建设更加剧了市场与市场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北京中蔬大森林花卉市场总经理李绍屹认为,目前北京的花卉市场在建设审批和整体规划方面都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特别是利用一些现有的温室大棚开办的花卉市场,其审批手续比其他市场更加简单容易。正是由于花卉市场建设的门槛太低,北京的花卉市场才会处于无序建设状态。据了解,2007年,仅在北京丰台区花乡就相继成立了两个花卉市场。北京的花卉市场是不是真的太多太滥了呢?
分级管理有助规范发展
“我认为,北京的花卉市场不是建多了,而是缺乏规划和管理。”北京亮马河花卉市场经理尚魁表示,要规范花卉市场,就必须实行市场分级管理,从市场的规模、设施、功能等方面将市场分级、分类。这样不仅有利于市场管理,更有利于消费者的选择。
北京大自然花卉市场副总经理刘明浩认为,从1992年我国第一个大型花卉市场———上海曹安花卉市场开业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但从南方到北方,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市场经营和销售形式几乎一样,依然停留在仓储大卖场阶段,市场环境大多脏、乱、差,无形中把一些高端消费群体拒之门外。而随着花卉消费层次的多样化,单一的销售形式已很难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因此,花卉超市、花园中心等销售形态开始逐步形成。为了适应这种市场变化,大自然花卉市场正在对原有市场进行全面改造,建造一个环境幽雅、品质上乘的家居园艺生活馆,在北京打造一个花卉园艺产品的品牌店,以吸引更多的高端消费群体。
规划布局描绘发展蓝图
针对北京花卉市场管理者的不同看法,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花卉产业处处长王春城表示,在北京这样一个全年花卉消费额达50多亿元的国际化大都市,现有的30多个花卉市场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北京市花卉产业2008年至2015年发展规划》,2009年“七博会”召开之前,将在顺义空港附近建一个面积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花卉交易物流配送中心。到2010年,在四环与五环之间将新建10个至15个中型花卉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在重要商住区、使馆区、五星级酒店将建花艺专卖店;在普通小区将建花卉零售店,并通过花卉进超市等形式方便大众消费的需求。另外,随着花卉产业布局的逐渐形成,在五环以外还将分区域建立大型花卉交易物流中心,对于有条件的远郊区县将建立面积2000平方米的花卉批发市场。到那时,北京的花卉市场不仅越来越多,而且也将成为配套服务完善的北方花卉集散和国际贸易流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