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晨《踏雪寻梅图》
中国园林网4月11日消息:
【今日寻访】
经典的贵族园林可能就在现在的归云洞一带
当年南宋官僚贵族的花园,以韩佹胄的南园和贾似道的集芳园最著名。南宋诗人陆游就专门写了篇文章《南园记》介绍颇具田园风光的南园,说是:“自绍兴以来,王公将相之园林相望,莫能及南园之仿佛者。”
南园最大的特色就是园中布置了一个“竹篱茅舍”的山野村庄区,还有一处阅古泉。这泉水经过十二道折坡而下,蓄于半月形的玛瑙石砌成的水池中。每到晚上宴席宾客时,泉水旁的十二道阶梯都会用红灯装点,光彩夺目。泉水有积岩如屋,韩佹胄常和名士在洞中交谈或读书。今日考证,这个洞天福地,很有可能就是今天的归云洞。那些文人雅士都已在这里饮上一瓢泉水为幸当年,陆游就曾经在泉边“独饮一瓢”而受到众人羡慕,还因此写下了千古流传的《阅古泉记》。
在顶穹壁峭中集合志同道合的人,品鉴诗文,谈古论今,古人考究的生活质量实在让现在人都忍不住叹服。当然南园并不是唯一的,在西湖四周建园,借景西湖的园林,在当时实在很多,而且各显巧妙。
【古迹重现】
数百处花园分五个地段装点西湖
随着南宋政权逐渐稳固后,杭州的经济逐渐发达、文化也日益繁荣,除了皇亲贵戚外,不少官僚地主、富商豪贾都开始兴建庭院。加上北方大批建筑巧匠、园林技师迁入杭州,南北园艺交流融合,促进了临安园林建筑的发展和提高。一百多年中,临安新建的花园有一百多处,成为当时园林最发达的城市。
城东,以富景园规模最大,花园集中在今天和羊市街相交的福缘巷一带。园林也大都仿造西湖山水建造,富景园内有一个大池子,人们喜欢撤去龙舟的“栏目”,卧游池中,别有趣味。
而西湖周围更是花园的密集地。有人将园林分为南山、北山、钱塘门外、孤山路口、涌金门外等五个地段。这些园林宛如天女散花般,把西湖装点的分外妖娆。
皇家园林竟然可以对外卖鲜花
南宋园林在管理方面是很有意思的。像是城内归公家所有的御花园,归朝廷修内司掌管。每一花园都有士兵军校把守大门,负责花园的安全保卫工作。有些园林会出售内产的鲜花水果,收入大多归东宫诸殿支配。为了防止“走私”,院内的花果树木及其他财产都是要登记在册的,在政府发放的“印历”里都要写明重要花木的枯死和损坏。
随后,贵族的花园内也开始效仿皇家的花园管理办法,聘请专门的保安人员管理园林,比如说刚才我们讲到的南园,就由武官掌管,“掌园者金其姓,皆武爵。”后来韩佹胄因为北伐失败而被杀,“掌园之人闭园门者三日夜。”
[分页]
大多数花园会定期向市民开放
皇家花园竟然可以卖水果,这实在让人对当年的开放风气有些惊讶。实际上,沿袭了唐代的开放,宋代重文尊雅的制度,的确可以在小小的园林上反映出来。
比如说,虽然皇家和一些大官的花园严禁外人出入,但当时大多数花园还是定期开放,可以让市民入内欣赏。比如说每年二月十五日的花朝节,正好是春日拉开序幕之时,百花竞放,最适合游人玩乐。这时候临安市民都会往“钱塘门外玉壶、石柳林、杨府云洞、钱塘门外庆生、小湖等园,嘉会门外包家山王保生、张太尉等园,玩赏奇花异木。”而到元宵灯会,城内一些贵戚园林也会开放几天,让市民游赏,比如晴和坊蒋检阅家园,“游人观赏,不忍舍去”。这些做法,和唐代相比都有了很大进步。
大男人白居易苏东坡都被封为花神
伴随着热热闹闹的园林赏花,临安的花神节也越发隆重起来,杭州人对惜花、爱花之情也日益深厚。在马滕路上,以栽培花卉为业的农民把这里融会成花的海洋。写下,《武林旧事》的周密就曾经撰文着实夸奖了马滕花农,说他们:“技名天下,真品足以侔造化,通仙灵。”
这些栽种花果和花卉的人家,在过花朝节时候会在所有的花枝上系上一根红绸带或布条,有的花枝太细不能系,就在花盆重插上一根竹棒,竹棒上再系绸布。这样的习俗是不是很眼熟,《红楼梦》里“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便是细说了这段风情。
西湖之美,除了自然山水,少不得这些花木点缀,而因为这些欲滴鲜花,也让杭州人更加爱花、惜花。民间传说,杭州花农还将十二月都立了花神,比如林和靖就是正月梅花神、陶渊明是九月菊花神、白居易是十一月山茶花神、苏东坡是十二月腊梅花神。名人与美花相映成辉,偏偏花又印证了这些大男人的审美气质,这样的操作实在是杭州人的一大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