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11日消息:10日,记者见到中国牡丹芍药协会副会长李嘉珏教授时,他兴致勃勃说牡丹,并从三方面作论“洛阳牡丹甲天下”。
李嘉珏教授治学严谨,尤其是在牡丹研究方面造诣颇深,他先后发表《中国牡丹起源的研究》、《大花黄牡丹分类学地位的研究》等论文40余篇;独著或合著等专著6部,参与编著的其他重要著作还有《农业大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观赏植物遗产育种学》,曾担任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获亚洲农业研究发展基金首届“亚农杯”农业贡献奖。
李嘉珏教授首先从野生牡丹分布说明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根源。他与牡丹结缘始于1960年,那时他在当时的北京林业学院执教。他在学院内开辟了第一个牡丹园,并开始了牡丹研究。1997年、1998年、1999年,为了弄清楚中国野生牡丹的分布,他与相关人员组成了专家组连续三年进行考察,他们的足迹遍布甘肃、四川、云南、陕西、湖北、山西、河南,在全国搜集到9个野生牡丹品种,在洛阳地区的栾川、嵩县、新安、济源等地都发现有野生牡丹,最终确认洛阳地区共有3个牡丹野生品种,例如嵩县杨山牡丹、新安的矮牡丹都是野生牡丹,是当今多个牡丹品种的祖先。
其次,洛阳民间栽培牡丹的历史非常悠久,牡丹应该首先在此与人类结缘。在长期的接触、认识过程中,人们发现了牡丹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进而将野生牡丹变为家养,广植房前屋后,民间人工栽培牡丹应有1600年历史。到了宋朝,洛阳的邙山更是广种牡丹。同时,邙山上到处都是野生牡丹,当地村民还把牡丹当柴火烧。因为花能卖钱,所以砍柴人遇到好的野生牡丹,自然会斧下留情,挖来卖给大户人家。
再次,牡丹首先在洛阳从民间走进了皇家园林,这是牡丹规模种植的真正开始。隋代,牡丹的栽培数量和范围开始扩大,当时的皇家园林和达官显贵的花园中已开始引种栽培牡丹,并初步形成集中观赏的场面。据唐《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隋炀帝营建西苑,并广种牡丹,这是牡丹根在河洛的重要依据。但是,那时仅仅是开始,大规模的园艺牡丹种植应该在唐代。据说,当年武则天回老家山西文水时发现了牡丹新品种,遂引种到了皇家园林,进一步促进了长安、洛阳的牡丹人工种植。随着皇家对牡丹的推崇,寺庙、道观也开始引种,进而带来了牡丹的繁荣昌盛,洛阳牡丹开始走向全国。
李嘉珏教授对洛阳牡丹侃侃而谈,言辞中不乏褒奖之词。8日,他亲自参加了在洛阳国家牡丹园举行的中国牡丹初植地纪念碑揭碑仪式,这再次提升了洛阳牡丹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