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园林网4月10日消息:春天来了,风和日丽。金城兰州的黄河风情线上柳树垂丝、雪松青绿、果树开花、绿草发芽,一幅美丽的画卷。伴随着春风,兰州的绿一年比一年多,也越来越美。同时,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欣赏水平和想象力也极大地提高。许多人问,在城市绿化中,如何体现兰州特色?
在这适宜植树种花的美好季节里,本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相关部门、有关专家和一些市民。有关专家说,兰州城市绿化在遵循“适地适树、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下,要不断引进新品种,用园林绿化的自然性、艺术性来美化家园。
绿化争议:“国槐砍了有点可惜”
连续几年来,细心的市民发现:城区一些主干道的绿化中,一些市树——国槐正逐渐被别的树种替代;新开拓的马路绿化也是各种树木搭配,银杏、侧柏等,取代了原有的国槐、白杨、柳树“老三样”。据了解,从2006年开始,我市就加快了城区道路的“大换绿”。到目前,西固东西路上的近2000棵刺槐已被银杏、和栾树替代,西津西路也有1000多棵刺槐被砍伐,栽种上了其他树木。
于是,有人反对。采访中,有市民认为国槐是兰州市树,这种做法不对,而且砍掉长了几十年的老槐树,使得夏天几乎没有树荫和绿色。也有人说,银杏虽然观赏价值高、病虫害少,但生长期慢,对肥、水、阳光的要求严格;一棵胸径在10厘米的国槐栽下3年时间就可成荫,而银杏生长八九年时间都不会成荫。
“有人反对是可以理解的,一棵大树需要几十年才能长成,砍了我们也觉得可惜。”对此,曾参加过西津路槐树砍伐论证的专家、省建设专家委风景园林委员会主任委员、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副指挥李正平说,绿色对城市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没有绿色就没有生命,有人反对只是认识的不同,西津路上的槐树虽然遮荫好、树也大,但确实缺乏景观效果,随着城市的发展,应该改造升级。
“我国每个大城市基本都有自己的市树,并在行道树中的占有量最大。”市园林局绿化处处长行胜志说,市树多为经过历史和自然环境考验的本土适宜树种,具有生长快、冠形美、抗性强、寿命长、成本低、特色显的共性特点,在每个城市绿化应用中多作为首选。但是,在大量栽植应用的同时,树种单一、景观单调、抗性减弱的缺点也日渐突出。
据介绍,兰州的市树——国槐占行道树总量的70%以上,目前新建道路行道树的栽植首选还是国槐。一个城市的骨干树种占到行道树的40%,就已经是非常大的比例了。而且,近年来随着兰州城市气候变暖,每年初夏、初秋两季,槐树虫害——尺蠖的大量发生,造成管护管理工作极大的被动。因此,乡土树种的应用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关键就是如何把握这个“度”。
绿化兰州:生物多样化城市多彩化
“城市绿化不仅要遮荫,更重要的是景观。”长期从事城市园林工作的工程师李正平说,多年来,我市城市绿化上的树种上还是以国槐为主,行道树中最多的是国槐、馒头柳、刺柏3个品种,其他品种比较少。近年来虽然雪松也种了不少,但品种还是相对单一。品种单一是个老问题,一方面造成了景观上的单调,另外是病虫害较多,从理论上讲,应该是生物种类越多越稳定。
李正平说,纯绿色不代表园林,园林是艺术性、自然性的,市民最能接受的也是自然园林。因为人们在建设城市的时候破坏了森林,于是在园林建设上仿造、模拟大自然,实际上是从心理上、行为上、视觉享受上对破坏进行弥补。所以园林要追求自然,而自然本来就是多样性的。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城区降雨增多,一些边缘树种也逐渐适应在我市种植。如以前根本不适应的樱花、玉兰、紫薇等。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月季刚引种到兰州,九十年代失败了一大批,一时间大家都不敢种了,而现在面积很大,丰富了园林。不过,我市虽然不断地引进了一些品种,但是总量还是很小,远远没有达到“一条道路一道景观”。李正平说,我市新的道路绿化,以景观选择树种。
具体从事市区绿化工作的行胜志也说,道路绿化应坚持生物多样性,在突出市树等乡土树种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引进其他树种,通过引种驯化,大胆使用,可以进一步丰富植物品种,增强生态效能,保持群落稳定,提高病虫抗性,营造一路一景的多变景观。他说,在这方面,我市的步伐还是比较慢,应该尽快形成以国槐为主、其他树种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道路树种组成。
就此,作为一名基层绿化工作者,城关区城市绿化所副所长魏斌说,在“适地适数、多样性”原则的指导下,城关区每年都引进一些树种,在国槐的基础上增加长青树,乔、灌、花、草相结合,力求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如庆阳路、酒泉路新引进的银杏,就是为了努力提高城市色彩和档次。
兰州特点:
还需研究和创造
那么,在树种多样化的原则下,城市绿化如何体现兰州特色?显然,“三季有花、四季长青”不是兰州独有的特点。
“兰州绿化的特点还需要研究和创造。”李正平说,兰州的城市特色是两山夹一河,在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下,城区绿化将会更具特色。
兰州的绿色,年年伴着春风在增多,的确应该考虑和研究“兰州特色”了。
创造思路:依地型重点塑造重点区域
行胜志向记者介绍,在植物种类配置方面,应根据不同植物的生物、生态习性,科学合理巧妙组合,最大限度地体现植物自身的形态美、群体美。如行道树绿化可采取复式配置,即一排行道树或分车带采用2—3树种等间距相隔种植。如我市东出口行道采用“槐、柏”间种;庆阳路分车带采用“樱花、刺柏”间植,绿地套植金叶女贞,矮牵牛,栏杆攀藤月季,做到乔、灌、草、花结合,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绿化空间,增强可视效果,提高道路景观水平。有助于形成有兰州特色的绿化景观效果。
“有了老天爷给的机遇,变暖和了、雨水多了,绿化中要选择一些能够提升城市园林水平的树种。”李正平介绍,目前,市上已经论证了城市绿地建设标准:两个“绿色通道”,一个是黄河风情线,一个是从火车站到西站、西固方向的主干道;还有南北三个“绿色通廊”,位于白云观、崔家大滩、雁滩地段。他建议,在这些重点区域的绿化树种上要加大引进新品种。同时,在城市绿化中,多塑造一些彩色、彩叶类的景观,多引进一些彩叶的树种,塑造多彩的兰州。
就城市特色创造上,李正平认为,兰州的每个“大门”都应有一种自己风格的景观,如北大门可以是“鸟语花香”的风格;农大附近应是“森林层次”类的风格,把新城区和老城区从视觉上隔离;沙井驿出口可以是“湖泊垂柳”的风格等。
政府规划:2010年人均绿地31.79m2
记者在《兰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看到,园林绿化植物材料选择有这样几个原则:适地适树,乡土树种和引进树种相结合,以适于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选择抗性强的树种;速生树和慢生长寿树相结合;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种类相结合,以落叶植物为主;选用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作为主景树。同时,规划中还明确了兰州市基调树种和主景树种,基调树种为刺柏、国槐、无刺槐、垂柳、馒头柳、栾树、臭椿、大叶白蜡、毛白杨、洋槐等;主景树种为雪松、白皮松、合欢、银杏、榆叶梅、碧桃、红叶李、青海云杉、银白杨、龙爪槐、水杉等。
针对不同性质的绿地,该《规划》也列出了不同的树种结构,如居住区绿地系统,行道树就以中乔木为主调树种,楼间距大于20米的可用大乔木,主要树种有:栾树、合欢、垂柳、无刺槐等;单位附属绿地系统树种以遮荫树为主;道路、广场绿地系统街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的树种,如国槐、栾树、无刺槐、馒头柳等。
绿地建设规划目标为:到2010年,市区绿地面积达到6167.38公顷,绿地率提高到38.8%,人均绿地31.79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2144.9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06平方米。到2020年,市区绿地面积达到8561.35公顷,绿地率提高到44.6%,人均绿地37.88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305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3.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