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兰一直是我国广大人民喜爱之花。它株型雄伟,叶姿飘逸,一杆多花,花开出架,瓣型完美,唇瓣艳丽,幽香怡人,气度非凡。蕙兰在兰花界可以说是独领风骚,大凡爱兰养兰者无不钟情于它。纵观国内兰事形势,投资蕙兰,振兴蕙兰将成为目前爱兰养兰者关注的新热点。我们必须传承中华兰花文化、构建蕙兰发展平台。
一、文化是兴兰之源
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有浓郁中华民族特征的兰文化。投资蕙兰、振兴蕙兰,首先必须大力弘扬兰文化。莳养蕙兰的中心是江浙一带,因其物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因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相对优越,历来是蕙兰资源极为丰富,品种极为纷繁的风水宝地,也是兰文化璀璨的中心。这是江浙一带蕙兰久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翻开中国栽兰史,我们会发现江浙一带曾涌现出一批较早的写兰诗、作兰著的文人墨客。较早的且不去说,唐末杨夔曾在现江苏溧水写下《植兰说》,这应该说是最早介绍兰花栽培知识的著作,唐朝诗人贾岛在苏州寒山寺写的题名为《兰》的诗,可以说是我国写咏兰诗中较早的人;北宋时有浙江的赵孟坚,史称其儒雅博学,留下了兰花的诗和画,《金漳兰谱》的作者赵时庚虽无法考证是何处人士,但南宋偏安于杭州一隅,杭州成了当时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想必也可能生活在江浙一带。宋代是兰章最辉煌的鼎盛朝代,江浙拥有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刘克庄等诗人写出的数量可观的咏兰诗。明清是江浙兰蕙的昌盛时期,兰蕙专著更如雨后春笋,明人王象晋的《群芳谱》中有对江浙兰蕙的描绘,清代有江苏吴郡(苏州)人朱克柔写就《第一香笔记》,浙江嘉兴的许鼐和著有《兰蕙同心录》,是清以来最具实用价值的兰著,江苏吴门(苏州)人袁世俊撰写《兰言述略》,鲍薇省的《艺兰杂记》也是清初江浙的兰花专著,它首创辨别江浙兰花的梅、荷、水仙瓣型的学说,浙江秀水(嘉兴)人,杜筱舫著有《艺兰四说》,江苏荆溪(宜兴)人屠用宁写就《兰蕙镜》。民国余杭“九峰阁”兰苑主人吴恩元编撰,常州人唐驼校订的《兰蕙小史》;今人有杭州姚毓璆、诸友仁合写的《兰花》,无锡“兰王”沈渊如之子沈荫椿编《兰花》等等。这些诗文专著,既积累了宝贵的艺兰经验,又闪烁着灿烂的兰文化光芒。不必说其它的兰花文学艺术,也不必说蕙兰的民情风俗,名胜古迹,单就这些诗文专著,便可见江浙一带积淀着浓厚的兰文化。刘清涌教授更精辟地把兰花从一种植物到一个词语升华为一个文化的符号。可见兰花与人类精神文明息息相关,投资蕙兰这样高品位的名花,必须弘扬中国兰文化,深悟以兰养性,以德莳兰的重要性,让蕙兰自然地进入人们的心灵世界。故本人认为,要振兴蕙兰,必先致力于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兰文化,象前人那样,不只把蕙兰当作草、当作商品、当作股票、当作古董,而是把蕙兰当作是传播美、交流善、展示真的文化使者。那么任凭兰花界潮起潮落,就能做到心平气和。否则,不管他是何等人物,也只能充其量算个兰花贩子而矣。不懂兰文化便不懂爱兰、养兰,更不会投资蕙花。2007年中国北京兰花大会的举办等等,这些都是英明之举,可喜可贺。
二、兰事是兴兰之举
兰花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商品。它需要一个规范的展示和交易的平台,这就是兰展活动。目前中西部地区兰花处于狂热之时,而作为华东地区的老传统品种的蕙兰仍处于平稳发展中,其根本原因,中西部地区的兰事活动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从2002年至2007年全国兰博会的举办就是事实。当然,也与中西部地区拥有兰花资源,并且有许多企业参与有关。直到去年中央二台报道天价兰花新闻之后,出现了滑坡,这也是正常的,不足奇怪。但这一滑坡也波及到江浙蕙兰,引起部分蕙兰价格下滑,但幅度不大。因江浙等地本来就有悠久的养兰历史,养兰者大部分是从爱好兰花发展起来的,心态较好,还有一个原因是蕙兰的存量不是很足,比如,蕙兰中被誉为“赤蕙之王”“梅瓣之首”的程梅,全国存量大概不足5000苗,被列为“老八种之首位”的大一品全国也不足30000苗,可以想象全国的蕙兰存量是应付不了广大蕙花爱好者的需求的。目前有少数人将自己莳养的老传统品种拿到自由市场上去买,行情并不太好,引起一部分人人心波动,认为蕙兰卖不掉。其实,在自由市场上购花的人,除刚涉及兰事的人外,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赌草,想以廉价收购而获利。加上目前自由市场上搞假手段越来越高明,因而相当多的养兰行家一般是不到自由市场去购花的,除了在兰展上见花购花,便是去正规兰园购花。因为大家都讲信誉,按质论价,不存在受骗上当的风险。目前市场上也有一部分老传统品种价格不高,但仔细了解观察,大部分是从日本、台湾等地以低价进口的兰苗,而且可以断定有一半是病苗、弱苗,这些蕙苗一般都要三至五年才能伏盆,五年辛苦侍弄不能见花,有些甚至血本无归,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也是我们曾经有过的惨痛教训,而正规兰园或兰展上购的蕙草,草大,发苗率不低于50%,两年可以番一倍,如采用适宜的莳养方法培植,连续发花是没有问题的。
目前,蕙兰不像中西部的四季兰,莲瓣兰达到那样白热化的程度,首先是江浙地区兰事活动不正常,搞搞停停。兰事活动少了,怎么让蕙兰进入千千万万的寻常百姓家,怎么能让兰文化传播到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中。当然蕙兰本身发苗率不如春剑等花高,利润空间不大,又不易开花,所以全国养蕙兰的人数并不多。但随着中西部兰市滑坡,回头看看,江浙老传统品种的蕙兰只有几千到几万一苗,价格仍处于偏低状况,又通过兰事活动,看到蕙兰无论从幽香,芳姿、叶形、品格、气概诸方面都是春兰、四季兰、莲瓣兰所不及的,可以说,无论从爱好,或是投资,蕙兰是具有广阔的前景的,投资蕙兰是一个明智的决策,西部云、贵、川对蕙兰市场青睐已久,开始进入规模投资,西北、华北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投资兰花非蕙兰莫属,这都是事实。随着蕙兰形势的发展,兰事活动的举办、蕙兰市场开始起动,蕙兰老传统品种与新花将会领导兰花市场的新潮流。
我们成立金坛•海峡两岸兰花合作社,举办精品蕙兰博览会的宗旨,就是想把全国爱好蕙兰的兰友凝聚在一起,把蕙兰资源充分利用出来,依靠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章程,规范地搞好每年一次的全国精品蕙兰博览会。2007年合作社首届精品蕙兰博览会在金坛成功举办,对蕙兰界是一个促动。中国兰花协会副会长刘清涌教授等兰花界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次博览会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次,也是花品最好,人气最旺的一次,这是一个好的起步。我们将总结成功的经验,克服不足,一如继往地努力搞好今后每年一次的博览会,为广大兰友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为广大蕙兰爱好者提供称心的服务。
万类霜天竞自由。蕙兰以其独特的“王者香”、士大夫的气概,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启示,我们深信越来越多的人会爱上蕙兰,蕙花的明天将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