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证经营幼苗、花卉、盆景,暗地非法采挖、倒卖古树名木
海南古树在“苗圃”卖得欢
中国园林网1月2日消息:一棵古树成长需要十几年甚至百年以上的时间,可是一些地方为了快速营造绿色景观,不惜重金把深山老林里的古树,搬到城市里落户,于是便有了非法采挖、倒卖古树的勾当。记者经深入采访,发现海南近年来之所以非法采挖、倒卖古树这股歪风愈吹愈猛,海口周边以及文昌、定安、屯昌等存在黑苗圃达200多家,他们凭借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超范围经营古树名木,给海南带来双重的生态风险。
记者日前接到群众反映,海口和文昌、屯昌等市县的一些苗木公司,竟成了非法交易古树名木的中转站,记者为此展开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海口周边的200多家“黑”苗圃,不同程度存在古树名木地下交易的现象。
百年榕树炒到10多万
近日,记者先后来到海榆中线的石山镇、灵山镇等地的苗圃进行了半个月的暗访,发现一些苗圃里的树木没有树冠,树枝全部被锯掉,只剩下一个树桩,像从别处挖回来的树木。记者看到,有个古树园占地有10多亩,里面陈列的珍奇古树至少近万棵。一位自称是老板的男子向记者介绍:“这棵见血封喉有上百年的历史,非常稀有,价值7万元。这棵鸡毛松树的果实,还是长臂猿喜爱的食物,因此价格更不菲,没有8万元不卖。”老板称,园中的古树有好几十个品种,价值近几百万元。目前他经营的这家苗圃,是海口最大的古树市场之一。
从事非法倒卖古树名木多年的阿强告诉记者,一株胸径15公分以上的榕树,从文昌、儋州等农村收购仅需200元左右,而在大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地区少则卖上万元,高的可卖到10万元,而且是“有多少要多少”。巨大市场需求和高额的利润回报,导致海南非法采挖古树名木愈演愈烈。
被盗古树命运悲惨凄凉
百年古树是如何从乡下运到苗圃?据在儋州从事非法倒卖古树名木多年的阿强告诉记者,一些在苗圃里的树木被截掉枝杆,有的缠绕着草绳,有的用塑料膜包裹,有的还是光秃秃的没有一片树叶,那就是因为商贩为了运输方便,特意把这些古树的树枝锯掉的。
经过一番曲折的变卖后,这些“背井离乡”古树,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样子呢?阿强则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这些树木的成活率,他们往往在树挖倒后,就给这些古树打一种催生剂,起码保证让它在一个月内不会死亡或干枯。
树大招风如何偷运出岛?
一位老板还告诉记者:他们从山上偷挖的树木运到本地办了手续。那么,他们办的是什么手续,能确保这么大型的古树走百里千里的路还安然无恙呢?
据从事古树移植生意的阿强告诉记者,从事古树名木生意的人,大多和当地林业部门有“良好关系”,一般以城市建设需要等原因,到当地林业部门办了有关移植手续,因此一路“绿灯”,几乎从未被抓过。运送到岛外的古树一般是通过密封的大货车,如在车站码头被林业执法人员或森林检疫人员截获,则要通过“关系”打点。
破除盗伐盗运古树产业链
如何才能破除这根盗伐盗运古树的产业链呢?记者为此采访了省市有关林业主管部门。海口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陈文站长告诉记者,目前,经他初步掌握,海口市仅美兰、琼山、秀英辖区就有360多家苗圃,按照经营范围,这些苗圃只能经营幼苗、花卉、盆景以及绿化树种——重阳木。如果经营大树,除了海口市园林局城市建设移栽需要外,其他都是不允许的。另外,他称海口周边苗圃倒卖古树生意的事情,他目前还不清楚,表示下一步想就此展开调查。
海南省木材管理总站王光利副站长告诉记者,国家《森林法》第24条规定:对自然保护区以外的珍贵树木和林区内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应当认真保护,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采伐和采集。这些树贩子偷伐古树,已经违反了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