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4日消息:超过杭白菊的收购期已经10多天了,可去年下订单的收购商,却迟迟不上门。兰溪市黄店镇篁屿、上塘等3个村的花农,眼看近千亩杭白菊就要烂在田间。
收购商没有上门的理由,是厂房还没有造完。花农普遍反映,这批订单是镇干部姚某牵线签下的。
为了不让菊花继续烂在田里,村委找了别家收购商,但花农又反映,在这名镇干部姚某的干预下,收购商被“赶走了”。
镇干部口头承诺的订单延期了
兰溪市黄店镇篁屿、上塘等村,从2006年开始引进杭白菊种植。两年来,村民们依靠订单农业,获利不小。
可今年一些手持农业订单的花农却慌了,收购商“惠康药材公司”已经近半月没上门,菊花眼看一天天在田间烂掉。
篁屿村支书胡连弟说,杭白菊订单是与镇干部姚某口头签订的,再由村里与农户签订合同,姚某承诺,村民种植的杭白菊统一按保底价每斤1.8元收购。
不料今年,姚某牵线的“惠康药材公司”,因为设备和厂房都还没有到位,收购期往后延迟了10多天。
“采摘的时间晚了10多天,花都烂掉了。”花农唐永培无奈地说,他的4亩多田全都减产了一半左右,“杭白菊一摘下来就得马上送到加工点去烘干,家里是不能放的。”
上塘村一位不愿吐露姓名的花农告诉记者,由于花期过熟,菊花的品质下降,身价大跌,剔除成本,还要亏损。
桐乡商人上门收购未成
既然与农户签订单的公司没来收购,村委便联系了其他收购商。而花农们说,桐乡的几名客户一上门,因为种种原因,又离开了。
“由于收购商新建的厂房设备没有及时安装好,收购期至少延迟了10多天,导致农户大量的菊花烂在了田里,有的花农减产达到七八成,花农急得没了辙。”篁屿村的村干部唐永平告诉记者,村委会为了降低花农的损失,特意派人联系了桐乡的收购商到村里收购胎菊(指含苞待放的菊花),但收购仅持续了半天,镇干部姚某便出面干预了。
“本来桐乡老板是10月24日到村里收购的,收购价4元一斤。”花农老唐觉得惋惜。
唐永平则直截了当地说,姚某是在搞“垄断”,明明是他承诺的事情违约在先,却阻拦农民另找销路,导致花农受损。
11月7日,黄店镇政府动员惠康公司派人到上塘、篁屿村收购杭白菊。11月9日,惠康公司开始进村收购,可花农说,价格远远低于订单承诺的最低保护价。
“我昨天卖了几百斤菊花,品相好的80元一担,差的50元一担,比去年200元一担降了六成以上。”花农唐永强说,去年一亩地的最高收入有5000多元,今年能有1000元就不错了。
镇政府要求企业履行承诺
对此,黄店镇干部姚某告诉记者,市场是放开的,他没有阻止桐乡老板到篁屿村收购,只是担心桐乡来的收购商扰乱市场秩序。桐乡收购商最终没有收购,是由于他们自己不愿意交纳收购押金,自动退出。
姚某说,他个人没有参与收购杭白菊,只是作为镇干部,帮助镇政府推广杭白菊的种植,并协助惠康公司展开订单收购。
黄店镇党委副书记汤宝升向记者证实,姚某的哥哥在桐乡市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而惠康公司又属该公司旗下企业,杭白菊的项目是由姚某的哥哥牵头引进的,汤副书记说,姚某作为镇工作片副片长,被镇政府指派协助惠康在当地的筹建及种植推广、鲜花收购,跟自己的个人利益没有关系。
至于老百姓传言姚某涉嫌公务员经商一说,黄店镇的张镇长表示,姚某只是事业编制的镇聘干部,不属公务员编制。
“的确,因惠康公司的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延误了时间,给花农造成了损失。”汤宝升表示,惠康公司应该给花农一定的补偿。同时,镇政府也绝不允许惠康公司压价收购,至少要按农业订单承诺的最低保护价向农户收购。
姚某12日晚向记者表示,惠康公司目前收购价格还是按每斤1.8元的保护价收购,并表示接收烂花。
惠康公司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加工点的厂房已经建好,机器设备也到位了,如今可全面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