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仍须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欲借兰花打造新名片
中国园林网1月11日消息:第二届中国(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日前落下帷幕,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聚首三亚,就三亚市热带兰花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近年来,三亚市将热带兰花作为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产业,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民兰花种植示范户。至2007年底共扶持502户农民种植兰花482亩。目前兰花种植总面积达1020亩,已经形成了9个规模较大的兰花基地。同时,三亚还通过兰花博览会拉动兰花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三亚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海峡两岸热带兰花博览会和首两届中国(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与前几次的活动不同的是,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二届兰博会规模更大、精品更多。展出热带兰花精品2万盆以上,比去年增加一倍,参展国内外客商达102家,比去年增加20%。
条件得天独厚仍须资金政策扶持
三亚属于热带海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十分适应热带兰花的生长。然而,三亚兰花产业种植分散、资金不足、品种单一落后等劣势也日益凸显。
据了解,目前海南热带花卉以热带兰花为主,但规模化程度不高,具有一定规模的兰花企业只有10多家,主要分布在海口、琼中、乐东和三亚。2005年海南省兰花产值7000多万元,出口几乎为零。
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教授凌绪柏说,三亚发展热带兰花产业已具备了成熟的技术,但由于资金短缺造成规模化程度较低。目前当地种植一亩兰花需要前期投入大约5万元。在推广种植的过程中,虽然市政府提供了种苗,但是农户在前期还要自己投入许多启动资金。如果资金缺乏,必然只能小规模种植,不成气候。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少不了政府从资金和政策上的有力扶持。他举例说,广东的陈村、芳村花卉市场作为华南地区最发达的花卉市场,均由政府牵头投资建设园艺基础设施,租给花卉企业使用并收取租金,便很容易形成规模化的产业群,从而使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也得到发展。
台湾资深热带兰花企业家李昆沛也表示赞同,他说,在台湾,政府出资购买设备(温室)租给农民,银行为那些种植具有出口竞争力的兰花种植户提供优惠贷款。
兰花产业有喜有忧
凌绪柏表示,海南的三亚、乐东、保亭、陵水等地适宜发展以石斛兰为主兼带千代兰、万代兰等。三亚只需要搭建简易的设施即可生产品质优良的热带兰,而中国北方地区生产热带兰花除了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设先进设施,还需使用大量能源为花卉生产加温增加湿度。海南省北部适合发展文心兰,中部山区由于地形复杂可适合发展多品种热带兰花。
尽管如此,但起步晚、育种成本高是导致三亚兰花品种单一、落后的重要原因。
专家统计,海南省目前拥有野生兰花种质资源73个属,214个种,然而大部分品种利用价值不大,只有少数品种可作为培育新品种的杂交亲本。缺乏有竞争力的兰花品种,只好引种外国的兰花品种。
他说,目前海南的主打兰花切花品种———石斛兰比泰国落后几十年。泰国的A级花销往欧洲和美国、B级和C级花才销往中国。虽然三亚的热带兰花切花面临泰国强有力的竞争,但是国内的经销商却更愿意使用海南的热带兰花切花,除了运费低降低了成本,三亚的热带兰花切花开时间久、耐放,品质超过泰国。而缺乏优良的新品种却严重制约了热带兰花产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这也与育种成本高密不可分。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据称,目前国内对于花卉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本较高,在国家权威相关部门登记一个品种需要1万元,而每年的保护费用也至少需要1万元。在此之前培育一个新品种的周期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侵权者只需要两年即可通过组织培养生产出大量的该新品种产品。
于是乎部分精明的企业在培育出新品种后并不急于推向市场,而是大规模的繁育种苗,并一次性全部推向市场,企业即可获得丰厚的回报,从而也减小了跟风者的利润空间,间接抵御了侵权行为。
业内人士表示,台湾热带兰花年均消耗量超过700万盆,而整个中国大陆热带兰花年均消耗量仅1500万盆,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有关方面应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市民对于兰花的消费习惯。内地的广东、福建以及台湾地区的居民已形成了兰花消费习惯,在广东很多城市的菜市场都可买到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