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17日消息:在海南繁花似锦的植物王国里,百年方可成材的花梨木珍稀树木,其千元一公斤论斤两交易的奇特方式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海南民间更有出手一截花梨木,换回一台小轿车的美差事在街头巷尾传诵。这种稀有物种须百年生长成材的铁律,近日,被从事农技研究开发达三十个年头,举家南迁海南二十年的“农痴”-------陈新成功破译。10月16日,记者用整天的时间穿梭在陈新的几个农植物基地,零距离忠实记录下这位“农痴”数十年坚持不懈紧盯植物根系、破译植物生长规律漫长岁月里鲜为人知的辛酸故事。
从百万富翁到孤家寡人
1985年的一次沿广西、广东、海南考察的经历,促成了其举家南迁海南的最初梦想。据陈新介绍,其父是国民党党员,一位兄长又是抗美援朝的战士,在六、七十年代世人皆知的政治环境中,其家庭的“国共合作”背景让整个家族吃尽了苦头。
1963年出生的陈新,从小就看着亲人(父亲被指特务,一兄长被指投机倒把)三天一小斗、十日大整大批判一回,幼小的心灵受到莫大的创伤。他说当时想上大学几乎是痴人说梦,所以,从13岁开始,他本人便开始喜好林木、果树栽培技术学习,指望日后做一个出色的技术型农民。
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陈新在福建家乡陆续创办了几个苗圃场,培育过龙眼苗50万株、柑桔苗150万株,其规模为当时福建省内数一数二的苗圃场。福建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曾分别给予过采访报道。
1988年,陈新携家眷50人迁徒海南,成立农业开发公司,开垦十几万亩的荒山坡地种上果树,培育过各种苗木。先后与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热带作物研究院合作育苗、开发过二万亩甘蔗基地。
几十年在农技阵地的考考以求,积攒了一份丰厚的家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陈新的家族企业遭遇了大多数家族企业难以回避的内讧之忧,后院告急几乎毁了其为之经营数十的积累家当。
2000年,以被内讧折磨得摇摇欲堑的陈新企业,在陈新的5位至亲相继离世中也怦然倒塌,一时间陈新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孤家寡人。
穷得叮当响但痴农心不改
10月16日,记者在三亚市凤凰镇回新村一弃之不用的幼儿园院内见到了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农痴”-------陈新。
陈新紧握着记者的手、像久别的亲人相逢般,一边不停地叨叼他的植物根系理论,一边将记者让进其起居和工作为一体的居室,嘴里吆喝着快坐快坐却拿不出一张板凳,再嚷嚷着喝茶又找不出一只茶盅,陈新脸窘得紫红、记者的心为之一颤。
记者用镜头记录下陈新斗室的所有家当,一床、一桌、一锅,还有“农痴”陈新一颗几十年不变的农技强国富农的痴心。
破译植物生长码百年花梨十年可长成
陈新16日向本网记者宣称,他潜心研究数十年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日前终于破解了自然界广大繁茂植物根系的生长密码。
他说,自然界的植物大多数依赖根系吸取所需的养分,改善和改良植物的根系就能改变植物的生长周期。目前,他发明的一种催生植物根部长出万条根须的农肥技术,能加快农作物的生长速度,使苗木快速成材,需百年生长方可成材的花梨木十年即可长成。
在陈新的苗木培植基地,陈新当场分别将一株棉花、一根花梨木从基地拔出来,用水将根部的泥土冲洗干净。一株培植了2个月的棉花苗,大约径高为55厘米左右,其根部密密麻麻地长满了根须,记者粗略地数了数,约有千条根须。陈新随后又拨出一株2个月前用传统种植方法培植的棉花,记者再次数其根须,这株婑了一截的棉花植株的根须只有不足一百的数量。
相比棉花植株,花梨木更是神奇莫测了。陈新指着一颗花梨木向记者介绍,这是08年2月1号育的苗,6月11号栽种,5个月时间,这颗花梨木树冠以达到约6米的展幅、株高约2米、主干直径约8厘米。他预计到明年6月11日,树干可长到直径10——15厘米、树冠14——15米。
据陈新介绍,他一直希望能加快农作物的生长速度。他发现,用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肥,有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物会生长得特别迅速。于是,他反复调配、试验两种肥料混合的比例,试验于不同的作物,经过无数次失败后,调配出了5种可用的肥料。这5种肥料中一种是气体状态的,另外四种是固体状态的,他都将向国家申请专利。
对此,华南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原副处长李爱英告诉记者,陈新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仍需大面积实践种植来验证化肥的效力。
随后,记者向浙江大学一位攻读植物学的张姓博士生求证,她说如果花梨木苗能从原本的几条根改良成现在的万条根,其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将会成倍增加,在各种养料都充分的情况下,植物生长快慢在于根系是否茂盛有很大的关系。她举例说明,天生多根的榕树种下几年也就成了一棵大树,究其原因就是根须特别发达。
陈新在种植了5个月时间的花梨木前用手比划,他说到明年6月11日时,这颗树龄一年的花梨木将预计能达到直径10---15厘米,树冠达到15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