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挂上“绿腰带”18万株苗木进驻滇池边(图)

2007年07月05日 10:59都市时报高峰
    中国园林网7月5日消息:7月2日下午3点,西山区海口镇海门村蒋凹村一组村民尹海燕,在自家的田里为树苗浇水,但跟其他地方农村不同的是,她在自己的田里干活每天不但可以领到20元的工钱,一亩田一年还可以拿到2000元的租金。这位精明的农村妇女对自己的收入比较满意,她还知道“栽种苗木不需要化肥,对滇池保护有好处”。

    如今,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滇池与高海公路之间的田地,已基本变成了苗木基地,由于苗木的栽培不使用化肥,对滇池治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30多公里生态带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高海公路沿线已经形成了郁郁葱葱的景观,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控制滇池面源污染,改善滇池生态环境。

    18万株苗木进驻滇池边

    在蒋凹村,一片占地400多亩的苗木基地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雪松、沙平柚、滇朴、桂花、银杏、水杉等3.1万株苗木栽种在田地里,让人感觉像进入森林一样。站在海口跨海大桥上,苗木基地已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海丰村,500多亩苗木基地也初具规模,已栽种了8.1万株树木,随着金丝楠、红叶李、紫薇等树木的栽种成长,也将形成大规模的景观生态带。西华沿线各地已栽种了银杏、水杉、樱桃、桂花、蛾眉含笑等树木5.3万株,部分地段已经完成70%的苗木种植任务。

    据介绍,目前,已有4家企业完成了基本种植任务,其余14家企业种植数量也基本过半,总体上已种植苗木达18万株,实际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100亩。

    37公里绿带“裹住”滇池

    “力争将高海公路沿线打造成为云南最大的苗木交易市场,力争建成万亩以上的苗木种植基地,把高海公路建成环保、滇保、绿色的景观大道。”据西山区高海公路生态带建设项目负责人介绍,高海公路东岸生态带建设项目将以高海公路为主线,滇池与高海公路之间的农田全部用于苗木基地建设,只允许种苗木,不允许搞开发。

    据了解,滇池与高海公路之间的农田可利用面积约2400亩。高海公路以西的土地,继续以苗木基地建设为主,规划范围约4000-8000亩。整个项目在高海公路以东,北起晖湾,南至红泥嘴的湖滨区域,岸线长达37.4公里。同时,针对高海公路以东村庄、企业的搬迁和沿线新农村的建设做好规划和试点工作,把沿线片区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度假和低密度开发为一体的经济带。

    今年预计建设的2000亩苗木基地,目前已完成租用土地2171亩,超计划完成土地租用任务,项目涉及农户1790户。整个项目采取市场化运作,目前,已有18家企业进场开始种植苗木,实际到位资金达4000万元。预计第一阶段2171亩苗木基地建设可在2008年4月前完工。

    农民租地享清福

    蒋凹村的尹海燕说,一亩地每年可收租金2000元,她家共租出去2.9亩地,每年可净收租金5800元。而在以前,每年种田所得的收入刨去化肥、农药、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所剩无几。10年之内,她不但每年稳收租金,还可以帮种苗木的公司打工挣钱。

    相关负责人介绍,苗木基地的建设,将有效控制滇池面源污染,改善滇池生态环境,促进滇池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不能亏待农民,项目所涉及到的田地,水田以每年2000元、菜地2500元的租金租用,签订10年的租用协议,可以说承包金略高于农民种田的收入,以保证农民的利益。农民将土地出租后,承包的企业将优先选择其务工,农民还可以外出打工挣钱。早在春节前,项目管理方就兑付了第一期土地承包款及青苗费87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