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节”助推冰城现代农业升级

2007年07月25日 09:04哈尔滨日报张鸣霄 穆 巍
    中国园林网7月25日消息:在哈尔滨市种植业结构中,园艺一直是大田作物的附属,但其却用全市1/7的土地产出全市种植业1/3的收入。即将开幕的首届哈尔滨园艺节,把已逐步担负起农业生产重任的园艺业隆重推向前台。

    共识

    园艺是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园艺,在《现代地理学辞典》中的解释是: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的栽培、繁育技术和生产经营方法。相应地分为果树园艺、蔬菜园艺和观赏园艺。园艺业是农业种植业的组成部分,对丰富人类营养和美化、改造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

    一提起园艺,人们就会想起一个名词“菜篮子”。“在短缺经济时代,市政府为保证市民的蔬菜供应,制定了菜篮子工程。如今,随着哈尔滨市经济的发展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产品早已成为丰富市民生活、改善食品结构的必需品,园艺变成一个广义上的大菜篮子”,市农委副主任张铁光这样介绍园艺产业在哈尔滨市的地位及发展。

    园艺产业近年来在哈尔滨市异军突起,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市农委统计,目前,哈尔滨市农业总耕地面积2700万亩,其中园艺占1/7,约400万亩。园艺产业年产值达100亿元,占哈尔滨市种植业年产值的36%。郊区园艺产业效益更为显著,园艺产业收入占种植业总收入的43%,农民园艺产业纯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50%。

    毋庸置疑,在哈尔滨市,种菜、种花、种果树比种粮赚钱。正因如此,园艺是农民致富的“摇钱树”,成了哈尔滨市园艺界的共识。

    优势

    科技与黑土寒地助力园艺节

    上海、山东的“农博会”办得轰轰烈烈,哈尔滨市首办园艺节,条件是否具备?

    答案是肯定的。为筹备园艺节,今年5月,哈尔滨市把山东寿光农博会主办方负责人请到哈尔滨来帮助论证。大量调研之后,这位“办节”专家总结说:“哈尔滨园艺科技水平高,现在办园艺节起点高,时机已成熟。”其实,2004年以来,道外区、松北区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李子节和葡萄节,为哈尔滨市举办园艺节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自然资源来看,蓝天碧水、黑土寒地,哈尔滨独具优势。从展览资源来看,哈尔滨市可供展示园艺成果、开展经贸交流的示范园区很多:道里区的市农科院北方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占地面积13万亩,用现代无土栽培技术,培育出了多个园艺新品种;香坊区的省农科院园艺分院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土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院内百花争艳,瓜果飘香;松北区的东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面积136万平方米,实地栽培葡萄2000亩,展示国内外葡萄品种27个;道里区新兴村万亩标准化露地夏菜示范园区是哈尔滨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是典型的露地蔬菜节水灌溉示范区,温室、大棚、小棚配套育苗,纱网防虫、振频灯杀虫等生产技术综合体现了哈尔滨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建设水平。

    思路

    借“园艺节”助现代农业升级

    用园艺节“包装”现代农业,哈尔滨办的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张铁光主任说,今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哈尔滨市,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园艺产业,无论是机械化、水利化、标准化、设施化程度,还是农民的素质,都比较高。市绿办负责人张志伟则说:“哈尔滨市要进一步发展壮大都市农业,就应从园艺现代化起步,而举办园艺节将促进哈尔滨市园艺产业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从全国来看,许多城市都认识到了园艺在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全国各地的“园艺经济”方兴未艾,寿光、沈阳、长春等地办节的经验已经证明,园艺节已成为扩大城市影响、促进交流、带动开发、拉动经济的重大举措。

    园艺节还将给我们这个城市带来许多后续效应。从提升城市影响力来看,“冰雪节”的举办实现了哈尔滨城市影响力的大幅提升。而姹紫嫣红的哈尔滨之夏还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卖点”。哈市将通过举办园艺节,提升夏季旅游发展水平,并带动科普、商贸、餐饮等现代服务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

    天蓝、水碧、寒地、黑土孕育了哈市绿色高质的蔬菜和瓜果花卉。仅从蔬菜来看,目前全市种植面积就达200多万亩,生产品种500多个,日上市量超200吨。但由于季节原因,我们的餐桌上进口菜、南方菜较多,而哈尔滨市的果菜很少能走出市门、国门。市农委负责人说,园艺节将成为展示哈尔滨市优质园艺产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向国内外客商推介哈尔滨市特色园艺产品,为“北菜南运”、“果菜外运”等打开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