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中的绿色大学——"万里行"深圳大学侧记

2007年07月23日 15:56人民网环保频道彭磊
    中国园林网7月23日消息:2006年深圳申办世界第26届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国际大体联主席乔治·基里安夫妇参观、视察深圳大学这座建校不到25年的年轻高校后说,深大的校园环境比欧洲的大学包括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都要美,都要漂亮……这样的一个评价,足以说明深圳大学的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在国内乃至世界高校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地位。7月13日上午,2007全国首届生态环境保护神州万里行活动组就来到深圳大学这座美丽的高校参观、考察。

    位于深圳市南山半岛的深圳大学创办于1983年,占地1.44平方公里,是一座伴随着经济特区成长起来的年轻高校。

    7月13日上午,记者随万里行活动组去到深圳大学,远远的在车上就看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包围下的一篇片浓绿,这就是深圳大学校园。走入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摆放整齐的鲜花,左右两旁,成片的荔枝树高大粗壮、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像一个小森林,林中绿草茵茵,干净整洁;在正对学校正门的办公楼楼梯口,摆放着一个回收废弃电池的小箱子。

    万里行活动组首先与深圳大学主要领导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座谈会,会上,该校副校长陈思平介绍,深圳大学历届领导班子一直都重视校园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校园规划以花园式为原则,师法自然的绿色生态为特色,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地形地理条件,依山、依地、依水,保留了原来的地形、地貌,包括果木、树林等。陈思平说,深圳大学目前有各类树木3万多株,灌木6万多株,草地38万平方米,一些常见的热带植物在深大校园内基本都能见到。其中,仅荔枝树就有2572棵,大多都是从建校时的荔枝林完整保存下来的,它们不但已成为深大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更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每年红荔飘香的季节,师生们欢聚荔枝树下举办与荔枝相关的活动,既能品尝亲手采摘的荔枝,又能增加彼此的了解和沟通。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大校园内,还有一座“原始森林”,深大人习惯把它称为“杜鹃山林”。杜鹃山林实际上是校园中心区经荒山建成的一片绿洲,由建校初期的乱石坟,经师生们长期的义务植树,园林工人辛勤培育,艰苦开发而成。满山密植了粗生易长的速生树种,形成了一片林海,独具原始山林自然野趣景观,调节了深大的小气候,是一座天然氧吧,近年来,虽然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深大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开荒”。

    陈思平介绍,深大目前的绿化面积达85万亩,绿化率超过了60%,各学生生活区、教学教研区都科学分布在“绿林”中。为了使这些建筑与自然结合得更加紧密,校内很多建筑物都以植物的名字来命名。为了搞好绿化,学校聘请专业的园林工人多达50余人,并建有专门的“没有围墙”的花圃。

    另外,深大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也非常有特色,他们结合专业开展环保教育,在学生社团中广泛开展环保宣传,通过志愿者开展活动,并进行社会实践。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调查研究了深圳大学校园里的各种植物,编成了《深圳大学植物志》,使得“深大的每一棵树都有了自己的名字”,学生们对它们的保护意识也得到了加强。

    2007全国首届生态环境保护神州万里行组委会秘书长李文霆在听完介绍后说,虽然建校只有不到25年的历史,但深圳大学的历任领导班子一直都非常重视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使得深圳大学的优美校园环境在国内高校中首屈一指,深圳大学的这种环境保护经验为国内其它高校树立了榜样,值得它们学习。

    座谈会接受后,万里行活动组成员在深大后勤部门负责人带领下参观了校园,一路上,绿树成林,芳草茵茵。环校道路的树木大多是广东的土乡树种,如大叶榕、菠萝蜜、荔枝、水蒲桃、杜英等,采用了输密不一、前后穿插,丛植、散植结合等种植手法,完美的树冠形成了一条条绿色的长廊,虽然烈日高照,但在这样的绿色长廊中行走,几乎晒不到太阳。

    所有教学楼都因地制宜,把丰富的空间与地理自然环境连接,使建筑物隐约坐落在葱茏的树木当中;园林绿地则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其最大原则是“不动一棵树”,尽量使其保持“原生态”,这样,校园内很多小山丘都保存了下来,这也形成了校园内高低起伏的绿地分布,但从高层建筑上鸟瞰下去,整个校园仿佛坐落在一座绿色的小森林当中,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