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西和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来的纪实

2007年07月13日 13:19甘肃日报
    中国园林网7月13日消息:盛夏之际,走进西和县的河谷山川,绿意尽染,满目葱茏。从香山之巅到石峡之谷,看到的是蓝天碧水,果园林海,听到的是啾啾鸟鸣,清流潺潺,呼吸的是清净新鲜的空气,一种自然之美、和谐之美让人陶醉。这是西和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来,大自然给40万西和人民馈赠的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地处西秦岭褶皱断陷带和岷山山系结合处的西和县,自古以来林木茂密,山清水秀。但由于前些年人为的乱砍滥伐,林草植被一度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穷、地贫、环境恶”的现象在不少山区非常明显。2003年,县上提出“生态立县”战略,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保等林业重点工程为依托,扎扎实实地发展生态经济。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了141.6万亩,活立木蓄积10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7.7%,全县林业年产值达6200万元,占农民年收入的10%,山区30%的群众已靠林果业摆脱了贫困。

    改善生态、恢复植被,植树造林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2002年以来,县上发动全县40万群众,每年春天都在荒山荒坡、沟沟岔岔栽植苗木。如今,一行行、一排排生长旺盛的树木已布满山坡沟梁,连绵数公里,将西和大地涂上了浓浓的绿色。隍城山是县城的主山,前些年由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直接影响了县城的形象。近3年来,县上采取划片包干的方式,将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每年都栽植侧柏、雪松等树木。如今,郁郁葱葱的隍城山已成为县级森林公园,成了市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退耕还林工程是生态建设的重头戏。自2002年西和被列为全省退耕还林示范县以来牞在种植粮食作物的林区进行大面积退耕,同时把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坡地改造成林地,使全县退耕还林工程连年稳步推进,全县37万亩退耕地和荒山重新披上了绿装。同时,把退耕还林和生态经济林建设结合起来,以“南椒北果重核桃,东用西防全县林”为布局,先后建成西高山、石峡、大桥一乡一品的核桃、花椒基地和长道高效林果示范园等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在做好退耕还林工程的同时,县上还加大了天保工程的管理力度,果断停止天然林采伐,对林场职工转产分流,变砍树人为护林人、种树人,并把保护森林资源的具体任务落实到人头地块,实行工效挂钩,责权结合。自工程实施以来,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大的毁林事件。

    为加快生态建设步伐,近年来,西和县还积极探索新的运作模式,创新林业产业开发与发展的投资体系,以此吸引和调动社会闲散资金向非公林业经济实体投入经营,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林业产业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