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5日消息:“这次我们要争取100名以上的院士签名。”昨日(2日),90岁高龄的“梅花院士”陈俊愉又一次来到南京,兴致勃勃地谈起即将提交给两会的“建议梅花和牡丹花为我国双国花”的建议。(3月3日南京晨报)
其实,在1月25日中国第十届梅花蜡梅展上,中国工程院陈俊愉院士就透露出这个消息,他说,长期空缺的中国国花,有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选定,他本人的希望是,梅花和牡丹最终成为双国花。(据1月26日四川新闻网)
陈俊愉不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是全国观赏园艺界的泰斗。他从事梅花研究50多年,1982年陈老就发表文章,呼吁将梅花定为国花。1988年的时候,陈俊愉首次提出“祖国开遍姊妹花”,提出将梅花和牡丹同时定为国花的方案。陈老表示,国花的方案中之所以加入牡丹,是因为考虑到梅花在我国北方的“根基”不如牡丹,一国双花就能充分照顾到南北方的平衡。同时,另外一个深刻含义,就是梅花原来就曾被定为国花,海峡两岸认同国花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
但国花评选一直分歧很大。较为近的一次国内盛大国花评选在1994年,当时报选牡丹为国花,兰、荷、菊、梅为“四季名花”,但最终全国人大认为分歧太大,没有作出决议。按理说,有争议是正常的,毕竟,各界人士对国花的理解有所差异,所持的观点也不可能一致。而且国花代表国家的形象,评选国花也不是一件小事,一旦确定轻易不能变更。
笔者粗略地浏览一下有关国花评选上的争议,觉得很大程度上,有拿政治内涵做说,实际上是争经济利益之嫌,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地域利益之争。
反对牡丹定为国花者认为,在亡国的伪满清殖民时期,伪满清末期曾定牡丹“伪国花”。尤其是慈禧“垂帘听政”时将牡丹正式定为国花,认为牡丹象征大清盛世,雍容华贵,一派欢乐祥和的君民共荣的景象,并于颐和园修筑国花台,台上遍植牡丹,慈禧敕定为国花,并命将“国花台”三字刻于石上。颐和园国花台又名牡丹台……以此为由,极力反对定牡丹为国花。
而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四川彭州、江苏常熟四地以牡丹为代言的城市,为支持牡丹成为国花,特意成立了“中国牡丹行”旅游合作联盟,发布的首推牡丹为国花的共同宣言。不仅打出了“竞夸天下无双色,独立人间第一香”文化牌,还陈述了牡丹定为国花的理由和根据。宣言说,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被誉为“花中之王”,当今中国,国家安定,国业兴旺,牡丹花象征着我国和谐繁荣,彰显我国大国风范。牡丹定为国花,当之无愧……
这次,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园林局总工程师李蕾,也会向人代会建议应选梅花为我国的国花。报道称,梅花之于南京,无论是从种植规模还是曾经的历史渊源,联系都非常紧密。因此,梅花、牡丹为双国花的提议,很容易得到江苏省全国人大代表团的认同。陈俊愉院士也坦言,他这次来到南京,就是希望获得更多的支持。
从报道中看,哪方表述的理由都秀充分,但笔者认为,无论是主推梅花,还是力挺牡丹,都应该从整个国家和民族形象出发,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而千万别因地域多富于文化内涵,使国花成为一国精神的象征,而绝不能掺杂进地域利益因素,把国花评定变成地域力量的较量,甚至想在国花上谋取经济利益。也许这是笔者多虑,误解了有关方面的意见,但愿国花评选健康,结果早日出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