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31日消息:黄山景区园林管理局邀请国内古树名木专家,从3月初开始,用近一个月时间完成了对景区内名松古树越冬情况检查,并制订出相应的预防春季虫害措施,目前黄山名松古树长势良好。黄山园林专家日前还首次详解黄山奇松景观成因。
黄山风景区有800余株名松古木,树龄1000年以上的古木143株。景区园林部门依据近年来气温异常对景区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的综合分析,黄山园林局修订完善了景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程,对迎客松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松树制定针对性保护规程。
黄山园林局高级工程师桂剑峰介绍,黄山松是因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米-1700米处,南坡在1000米-1600米处。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
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含有钾。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钾等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
黄山悬崖峭壁纵横堆叠,黄山松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冠平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黄山松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所以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历风霜雨雪依然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