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2日消息:“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奥运会的缘故,北京市不会这么快做出这么大的决定。所以我完全相信,通过全市人民的努力,2008年的北京完全能够举办一届绿色奥运会”,德国电视一台的驻京记者说。
位于北京东南郊的北京焦化厂,如今已是满目凄凉——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拥有6座大型焦炉、上万套配套管件的焦化厂,现在仅有一座供取暖的锅炉还在正常运转,偌大的厂区,也只有一百来人还在正常上班。
这就是停产半年后的北京焦化厂。
“我们厂最鼎盛的时候有职工近万人,全厂的机器24小时不停地运转。”厂长张希文介绍说,“现在因为北京市的环保要求,焦化厂停产搬迁转型,说不心疼是假的,但我们知道,这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据环保局的测算,焦化厂的停产,每年能为北京市减少煤炭消耗296万吨,减少工业废气排放量43.33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7500吨,减少烟尘排放量7321吨,减少外排污水量750万吨,减少了COD排放量2032吨”,在谈到停产后能为环境带来的具体好处时,张希文说:“没停产之前,我们厂是全市污染大户,主要是烟尘颗粒物,现在我们厂确定了‘一厂三公司’的企业二次创业发展规划,决心跟上时代的发展。”
据焦化厂原厂长李永成介绍,焦化厂仅固定厂房资产就有6个亿,现在停产之后的残值不到1个亿,对焦化厂本身来说是损失巨大,但厂里职工也都明白,焦化厂的停产转型对全市人民是件大好事。
“我在炼焦车间干了42年,对焦化厂的感情特别深,看见厂里现在的荒凉样子很不好受,但是我从心底里支持焦化厂转型,以前焦化厂的任务就是给北京市提供煤气,现在不用了。要环保,焦化厂当然要转型”,已经退休的焦化厂老职工李桂树说,“停产以后职工安置是大问题,但新成立的公司也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
和停产转型的北京焦化厂相比,首钢集团的搬迁则是改善北京环保状态的另一重大砝码。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搬迁计划,首钢集团将分3个阶段完成这一历史使命:2005年底压缩200万吨钢产量,2007年底再压缩200万吨钢产量,到2010年底涉钢部分全部搬迁。
“首钢集团的成就是巨大的,但同时它也是北京最大的工业污染源。”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首钢的主产区有60万平方米的露天矿料堆放场,此外煤炭、矿石原料和800万吨钢产品中的一半都需要通过公路运输,每天有500辆~600辆柴油大卡车进出首钢;最不能让环保部门容忍的是,首钢集团地处北京上风上水区,西风一起,烟尘就向整座北京城弥漫。”
石景山区环保局的数字表明,该区大气环境质量与全市平均水平一直有着较大差距,就是因为首钢的工业污染。
消除工业污染的威胁,在2008年办一届“绿色奥运”,是促使首钢搬迁的最大动力。
河北唐山曹妃甸是首钢迁出800万吨钢铁产能的落脚点,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测算,首钢搬迁至少可以让北京每年减少1.8万吨可吸入颗粒物,这相当于上百家小型工业企业的排污总量。
“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奥运会的缘故,北京市不会这么快做出这么大的决定。所以我完全相信,通过全市人民的努力,2008年的北京完全能够举办一届绿色奥运会”,德国电视一台的驻京记者说。
见证绿色奥运承诺
境外记者采访停产转型焦化厂
来自14家境外驻京媒体的20余名记者27日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组织下,集体参观、采访了已停产转型的北京炼焦化学厂(以下简称焦化厂)。
北京焦化厂是一个以供应首都管道煤气为主要任务的大型煤炭综合利用企业,1958年开始筹建,1959年11月建成第一座焦炉并投入生产,从此结束了北京没有煤气的历史。
在焦化厂,境外记者在听取了北京焦化厂厂长张希文的情况介绍后纷纷提问,随后参观了已经停产的焦炉、参观了厂区,并在现场采访了在焦化厂工作了一辈子的退休工人李桂树和停产转型后重新上岗就业的焦化厂员工赵庆云。
奥运苗木今春种
3.6万多株储备苗包围奥运场馆
经过6年的储备,包括银杏、油松等3.6万余株奥运储备苗木,今年春天开始将在奥运场馆及其周边、场馆间联络线上栽种。昨天(26日),首都绿化委员会召开总结表彰和动员大会,将奥运工程绿化列为今年园林绿化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
今年共有160项奥运绿化工程,包括奥运中心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民族大道、奥运场馆及周边200米可视范围内和场馆联络线的绿化建设。6年前北京开始为奥运储备的大规格苗木,包括银杏、油松等,将趁着今春栽植到它们应该“服役”的地点,为奥运景观添绿。
市园林绿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680公顷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绿化基本完成,南园绿化已完成可实施面积的80%,奥林匹克中心区树阵景观效果初步显现。朝阳体育中心等5处示范性场馆、姚家园路等场馆道路联络线已经显现出绿化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