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与观众对2008奥运景观雕塑巡展的评议摘选

2007年01月24日 09:12北京奥组委
    中国园林网1月24日消息:

    著名美术家、清华大学教授袁运甫: 

    我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方案作品一定要在环境中落到实处。如果只注重场馆的建设没有注意整体环境的建设和总体规划,就是一种遗憾。奥运景观方案大赛征集到这么好的方案,在北京奥运景观建设中没有是不行的,现在当务之急必须向奥运会负责场馆的整体环境规划领导建议,在整体规划中要有点、线、面。我认为这么好的方案没有一个好的落实点是很可惜的,当务之急还要找建筑界、规划界、整体社区去落实雕塑在环境中按总体规划的安置。“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做得好!整个运作过程非常圆满周到。这是“民办公助”的最佳方式。更为专业化、学术化,也更国际化。希望下一步要结合特定环境,进行果实优选。以进一步实现人文奥运的切实运作。这次成功的发动和评选,已经为这一宏大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完全是可能做到的,将会出色的完成一项重要文化任务。我建议展览时间要缩短,把重点放在奥运的三点一线的雕塑任务落实上。三点是主场馆入口,主场馆和后面的奥运山。一线是通往主场馆的大道。既然产生了这么好的一批方案,就要切实地让它们在奥运场馆乃至城市建设产生作用。当然今后还要特别注意每个方案和环境的结合。  

    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贾平凹:  

    看了奥运雕塑展,令人振奋也令人震撼!以全球巡展的方式参与奥运是一种创举!这是除奥运会正式开赛前最具有可看性的活动!还有令人未想到的是,这么规模档次的展览居然来到古城西安,来到普通市民面前,让人惊喜都来不及!奥运原本是让人期待的事情,但这个展好像提前给全国人民打了个大招呼!也好像提醒人:奥运还可以如此进行!感谢组委会,感谢来自全球的雕塑家们,历史会记住他们!  

    原北京市园林局局长、全国政协委员刘秀晨: 

    看完这些雕塑我很激动。首先从这些体育题材雕塑作品中可以看出,所有作者的创作态度都是严肃的;是我看到的所有体育题材雕塑展览中最好的一次;二是雕塑界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以来,我认为一直处在很浮躁的状态,今天我看到雕塑界开始从浮躁中跳出来逐渐走向成熟和沉稳;三是中国人盼了这么多年的奥运,很多人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对奥运的期盼和情感,这次我们雕塑界用雕塑语言表达得还是很准确很到位。希望建筑师、规划师和雕塑家尽快见面,来协商解决整体景观规划问题。这一点相当重要。一些与标徽、吉祥物配套的形象代表,作“明星”式宣传,让大家一看这些雕塑就想到奥运,想到中国。只有29件雕塑获奖很不够,广泛宣传程度要和奥运福娃一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永久记忆,使雕塑界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提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逐渐升高。 

    社科院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叶廷芳

    在这里的作品我觉得是这些年来我们国家雕塑艺术很好的一个检阅,在技术上有大幅度的提高。我都舍不得割舍,这些作品围绕着奥运这个主题好多在创意、构思上比较精巧,有的也很有视觉冲击力。另外有些作品能够体现思想性,但有些方面还有欠缺。目前从国际方面看,不仅是文学与艺术、哲学与思想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要尽量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方向。这次大赛具象作品的比重大了一点。好多作品一看就很清楚很明白,但还需要深思再推敲。如有些体育项目在中国运动发展史上有突破性的成就,应该表现一下。 

    北京观众: 

    这个展览很好,让普通的老百姓能接触得这样直观地观看雕塑,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艺术的感染力,可唯一的不足就是志愿者的名额少了点。人大硕士生:奥运历史上似乎没听说有用雕塑巡展来大规模搞宣传的。这是中国的创举,是一个文化大国举重若轻的反映,究竟是雕塑在宣传奥运,还是奥运在宣传雕塑。我的印象,雕塑帮忙奥运的成分更多些。  

    天津市河北区金纬路孚麦公寓某号楼靳娜: 

    这次展览使我收获很大,让我们了解了各国人民对奥运的热情。我希望以后多展览一些这样的活动,使我增长知识。北辰区普天东里李爽:希望此次活动能够走遍世界任何角落,让全世界人民都能欣赏到这些美丽的雕塑作品!祝愿此次活动圆满成功!  

    天津市河东区翟兆鹏: 

    太棒了,看此展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感谢中外雕塑专家和所有工作人员。我是七十岁的老人,每天来回路程骑自行车有一个小时,到7月15日已是第五次观看了,越看越有意思。我代表全家11口人再一次感谢你们。建议:1、发放的展品图采用彩色为好。2、为扩大影响,将展品彩色图片上网。3、为宣传更广泛,可请专家在电视上评讲作品,并将讲评内容出书。 

    天津寿安街某号孟霁璇: 
     
    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调动全民积极性,这个投票人是一名4岁的孩子,她用她的真情表达了对奥运的渴望与期待。这是孩子走来走去认真选出的。“举行2008年奥运会”4岁孩子说。 

    滨江道某号李家祥: 

    组委会:你们好!辛苦了!炎炎的夏日,办一个展览会是很不容易的事,这个展览让全市人民参观的人员尽饱眼福,大开眼界。让人们可见到世界各国的展品,这是难得的机会,没去看展览的人他们会感到终身的遗憾,这些展品让人们慢慢的去回味雕塑的含义和深奥。谢谢你们的辛苦!   

    津河东区六纬路刘梦嶙:  

    建议城建部门可在展品中选一些国内作者的作品在体育中心/公园或城市重点地域建景观雕塑,提高城市文化水平。

    工体北路甲某号鲍华亮: 

    对本次奥运景观雕塑展具创新、开拓、进取了解雕塑全面性更进一步的了解,希望这类的活动多推广。郭萌(长春市某高中学生):作品非常好,雕塑都很有趣,主题也很崇高,中国的作品比国外的更大众化,更具亲和力,我认为这次奥运雕塑展是历年展览中最有意义的。 

    朱振宇(退休职工,60岁):

    第一感觉非常好,我非常喜欢奥运会,28个大项都很喜欢,有奥运情结。这个展览宣传奥运,看完之后好像亲身经历了一次奥运一样。雕塑是凝固的艺术,它凝固的是中国人的骄傲。奥运雕塑来到了长春,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希望把对奥运的祝愿带回北京。  

    田永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兵种部原政委):

    本次奥运雕塑巡展能够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省区举办,本身就是对奥运一次最广泛的宣传。奥运宣传方面,除了北京提出的“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三大理念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奥运的精神深入人心,比如“更快、更高、更强”、“重在参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如果只限于金牌,而缺乏全民的参与和提高,奥运可以说是不成功的。举办奥运会对任何一个城市都是难得的机遇,历届奥运无不成为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市民文明水平的推动力,而雕塑正是传达出这种进步的重要方式。因为它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培养高雅的审美趣味。我国的城市在这方面做得普遍不理想,河南的做法在改善这种状况上无疑是值得称赞的。 

    二月河(中国著名作家、《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作者): 

    我们国家的城市发展较快,城市是文化的结合体。虽然现在的城市在硬件建设方面很努力,但整体的色调和艺术感欠佳,城市雕塑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普遍缺乏品味和协调感,城市构建方面有较大问题,甚至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都存在这种情况。西施固然貌美,但若没有后天雕凿,仍会显得粗糙。城市雕塑就犹如西施美人的发簪,实为点睛之笔。现在社会呼唤能够代表城市独特文化品位的雕塑。这次的雕塑巡展活动就十分有远见,因为它的到来能够与中原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华夏文明,成为郑州文化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小蕙(光明日报主任记者、文荟主编、著名作家): 

    第29届奥运会是全中国的奥运会,而不仅仅是北京的奥运会。回想当时中国申奥成功时全民族的狂喜,就不难理解这一点。我觉得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组委会采用雕塑巡展这种形式非常好,它是使奥运走向全民族的一个创举。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巡展,在所到的每个城市都掀起对奥运的喜悦、期待、宣传和激励,从文化精神上给人的内心以滋润。而投票评选最佳的方式又使每个观众都觉得奥运与自身的文化建设息息相关。从实际展出的效果也可证明这一点。   

    张振生(郑州市车辆管理所退休职工): 

    今天来绿城广场散步,看到了很多雕塑作品,我平时没怎么接触过艺术,今天好好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