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生态科技两手治污 用植物"吃"掉水中氮磷

2007年11月28日 09:15杭州日报
    中国园林网11月28日消息:临安城市污水处理厂紧贴青山湖水库,周边有3575平方米的淹没区。走进淹没区,仿佛进入了一个小花园,10几种绿色植物在风中摇曳。从污水处理厂经过一级处理的水,正是在这里潺潺流过,让植物的根系大口“吃”掉水体中氮、磷等富营养物质。

    每吨水的处理仅花费1毛钱

    用植物来治理污染,是临安市环保局的大胆设想。2005年开始,临安市环保局与浙江大学、杭州市环保局合作,利用青山湖水库的淹没区,在临安污水处理厂开始日处理2000吨尾水的试验。试验有针对性地指向除磷脱氮,效果明显。

    记者在现场看到,六七个大棚将不同品种的植物裹得严严实实,尾水从植物根系下流过。工作人员介绍,这套系统净化技术设计了物理、微生物等5个子系统,利用太阳能,通过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对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进行聚集、分解、转化和吸收。

    不同的大棚和区域里,种植了梭鱼草、再力花、旱伞草、天堂鸟等10几种水生绿色植物。其中还有从国外专门引进的品种,连花农也叫不上名字,据说它开出的花一朵能卖50元。每年夏冬两季,花农会更换一批花草。一年下来,卖卖花草或做饲料,能给污水处理厂带来40万元收入。算下来,每吨尾水的处理花费仅1毛钱。

    监测数据显示,试验区水中的氨氮去除率为95%以上,亚硝酸氮去除率为99%以上,总氮与总磷去除率均达到60-80%。而且这套系统去除持久性有毒物质的效果优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

    在出水口一瞧,清澈的水缓缓流入青山湖水库,标牌上显示: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水标准。而不远处未经过这番处理直接排出的尾水,水色微微发黄,除磷脱氮没这么彻底。厂长说,一期工程效果不错,他们打算将附近剩下的淹没区利用起来。二期工程即将动工,设计日处理尾水58000吨。

    开建农家乐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生态文明不是“空中楼阁”。近年来,临安加大投入,初步构筑起市-乡镇-村三级污水处理系统。在白沙村,开建了农家乐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白沙村位于首批14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临安市太湖源的最北端,东依西天目,是太湖水系的源头。

    上世纪八十年代,采伐山林获取木质资源是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由于过度采伐,大批天然林大树被毁,导致水土流失,山体滑坡。面对困境,他们开始反思过去的行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全村采取封山育林,严禁烧木炭,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业。起初,村民们都不理解。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本诸沙来到白沙村,提出了开发生态旅游的建议。1998年,太湖源(生态沟)景区开业,当年就收入100多万元,迈出了临安生态旅游的第一步。现在,农家乐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政府投入200多万元在白沙村建成3个污水处理池,今年年底前将全部启动。今后,农家乐生活污水统一纳入管网处理。想开农家乐,必须先解决好污水处理。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一律办不出证。农家乐的被子、碗筷全部拉到临安清洗、消毒,处理完再运回来。“游客们看中的就是我们这片真山真水真空气。”白沙村党支部书记夏玉云自豪地说。

    四年来,临安市5个乡镇先后成功创建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16个乡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或省级乡镇预验收,居全省县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