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申遗3年 力争2010年成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2007年11月17日 09:35青年时报
    中国园林网11月17日消息:昨天上午,杭州“西湖申遗”专题会议。一份《关于“西湖·龙井茶园”申报世界遗产有关工作的汇报》放到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决策者的面前。

    在这份不过8页纸的材料中,列出了未来三年的工作进度,并用了这样的描述——西湖申遗工作将作为今后几年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制定详细的“西湖申遗三年行动计划”,力争2010年使西湖成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可以说,这个庞大的工程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相关人士这样评价。

    充分准备,力争进入国家推荐

    “以自然湖泊著称的湖泊中,西湖的人文景观最多;以人文景观著称的湖泊中,西湖是最美的。”会上,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西湖申遗是让所有人重新认识杭州、认识西湖的过程。西湖的历史,就是一部自然风貌、历史发展和人文活动相辅相承的历史。事实上,西湖的人文景观远超过自然景观。

    2006年,“西湖·龙井茶园”被列入国家文物局重设的世界遗产预备清单。西湖申报类型为文化景观遗产(自然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景观),并将西湖和龙井茶园合并申报。

    昨天确定了西湖作为文化景观遗产的定位:中国传统美学的实证和范例。“这是很恰当的,由于历史定位不明确加之历史上曾经遭到过破坏,西湖文化遗存比较零散,而申遗需要一个概念,西湖的山、水不能作为概念。这一次,杭州明确了这个概念,西湖作为本体性的概念。”西湖申遗专家组组长陈文锦说,历史上,西湖的园林造景曾被搬到颐和园,是传统美学的代表。

    “如今,随着西湖保护、研究、管理力度不断加大,西湖申遗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西湖能否被列入2010年申报项目,关键看我们的各项准备工作。”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王水法说,国家文物局的态度是,凡列入预备清单的,谁的准备工作充分就让谁上。

    根据对杭州的分析,目前申遗工作竞争十分激烈。按照国家文物局的安排,2010年之前我国申报的遗产项目均已确定,而2010年的申报有大量竞争对手。目前“西湖·龙井茶园”申遗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议事日程,作为2010年申报的文化遗产的备选项目。[分页] 
    一些景观和建筑将进行整治

    接下来,杭州将为西湖申遗制定并实施如下计划。

    挖掘内涵:将研究申遗的地域范围和面积,西湖与龙井茶园的各自定位,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完善法规:目前有《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有关西湖管理的法规,但其中缺乏和西湖申遗有关的章节。接下来,将在原有法规增加这部分内容,并进行完善。

    整治环境:按照“边规划、边整治”的要求,尽早对与申遗标准不符的景观和建筑进行整改整治(如降低香格里拉饭店东楼建筑高度等),待申遗整治规划正式出台后,再全面推进整改。

    提炼景点:西湖如何让“评审”们眼睛一亮?专家建议,可以学习“丝绸之路”,确定若干节点进行陈述。为此,杭州将邀请一批专家,对西湖景区进行梳理,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大对西湖的研究。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根据申遗规划编制要求,提出研究提纲。

    举办论坛:计划明年召开西湖申遗论坛,请国内外世界级专家来出出主意,请拥有世界遗产的城市来谈谈对杭州申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申遗三年行动计划确定

    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惯例,杭州为今后三年的工作列出时间表:

    2008年2月前,完成西湖申遗价值评估及真实性、完整性研究工作,图片、影像资料等上报必需资料的搜集;

    2008年9月:完成申遗中文文本及整治规划的编制,递交国家文物局审查;

    2008年10月:完成申遗英文文本及整治规划的编制,递交世界遗产中心初审;

    2009年1月:根据世界遗产中心反馈的初审意见修改完善;

    2009年2月之前:完成国内所有申遗相关程序(含专家论证、评估,多媒体演示、图片、影像资料等);

    2009年2月:正式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申遗文本及整治规划;

    2009年7月前:完成所有整治和整改项目;

    2009年7-8月:迎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团正式检查;

    2009年9月-2010年6月:对专家团检查后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

    2010年6-7月:世界遗产大会讨论是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等待结果。 [分页]
    ■附件西湖申遗之路

    1999年,杭州西湖正式启动申报世界遗产工作。

    2000年,中共浙江省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的《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中明确指出,要争取将我省的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0年2月,杭州市政府把西湖申遗工作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调整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实施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使西湖的生态环境、文化遗存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为西湖申遗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5年9月,西湖风景名胜区历史上首部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批准,与总规、条例相配套的详规等也相继出台,对西湖申遗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杭州龙井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也同步得到了加强。

    2006年,“西湖·龙井茶园”被列入国家文物局重设的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2007年,杭州书面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着手编制申遗文本和申遗整治规划,即将签订正式合同。各项前期工作全面铺开。

    西湖申遗的不确定因素

    ●景观离标准还有差距


    申报范围内一些具体景观和建筑物与标准尚存一定差距,因此,要按申遗标准进行逐项整改,其难度和工作量相当大,时间紧迫。“比如,西湖的西、北、南三面规划都做得不错,但湖东还存在一定问题,包括建筑的构造、高度。”杭州市规划局局长阳作军说。

    ●没有现成经验可参考“根据国内外权威专家的意见,西湖是一处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观,在国内外已列入的世界遗产中没有与之相类似的。这意味着西湖申遗没有先例可以参照,需要自己进行摸索。”王水法说,西湖申遗需要开展大量前期的基础研究工作,对其价值的真实性、完整性等世界遗产标准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深入全面挖掘、研究,并进行科学评估。从这一角度看,要确保西湖申遗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符合申遗的要求,其难度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