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2棵古树的重庆地图

2007年11月15日 09:50重庆晚报

一级古树保有量重点区县(来源:市绿化委办公室 部分图片由市园林局提供)

璧山县四面三村的黄葛树,八百多岁

    本月,重庆古树又增添了一圈年轮,它们再次受到高度关注——市林业局完成了古树普查,给每一棵古树编制了身份号码,实行计算机管理,实施挂牌保护。

    据最新统计,全市现存古树一共9102棵。其中年龄在500岁以上的一级古树,共有338棵。年龄在300岁至499岁之间的二级古树,有735棵,年龄在100岁至299岁之间的三级古树,有8029棵。

    现存古树:遍布各个区县

    年龄越大,生存越难,形成生命的淘汰赛。三级古树形成一个金字塔,100岁至299岁的古树数量最为庞大,成为塔基。500岁以上的古树较少,位于塔顶,它们大约出生在明朝时期。年龄在1000年以上的古树,则位于塔尖,全市不足10棵,他们可能出生于唐朝,见证了种种历史风雨和秘密。

    一级古树只分布在全市28个区县,其中黔江最多,共有81棵。接下来分别是巫溪,62棵;武隆,28棵;丰都,27棵;江津,20棵;巴南区17棵。

    “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市林业局副局长、植物学博士何平解释:测定古树年龄,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往树干钻孔,测量树干的年轮。古树每增加1岁,年轮就增加一圈,这是最准确的依据。但面对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树,测量人员往往不忍下手,“要是一钻下去,将古树钻死了,这个责任谁能担负?”这种方法用不了,往往采用第二种方法,测量古树的碳衰减程度。而这种方法需要庞大的器具,它很难运输,使用起来难度也很大。 [分页]

    两种方法的困难都很大,人工估算最简单。很多古树的年龄,实际上都是估算的。虽然存在误差,却大致反映了这样一个规律:靠近大山大川,森林保护比较好,人为干扰较少的地方,古树就比较多,年龄也比较长。重庆的“古树10强区县”,就反映了这样的规律:黔江紧邻武陵山脉,“大炼钢铁”期间虽然遭到砍伐,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保存下来的古树数量仍居全市之首。巫溪紧邻大巴山脉,江津有四面山,古树数量都比较多。

    何平认为,渝西的古树比较少,这一带森林较少,人口集中,人为干扰明显。硕果仅存的一些古树,主要生存于房前屋后。附近居民给树赋予了人文色彩,认为这是风水树,不能砍,才保护下来,直到今天。

    古树种类:五大长寿树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更养一方树。”重庆的地理、气候,呈现出典型的亚热带特征,古树也反映出了这个特点。现存一级古树从树种来说,最多的是黄葛树、银杏、柏木、桢楠、香樟5种,我们称它为“重庆5大长寿树种。”

    何平副局长一一介绍:

    黄葛树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适应任何贫瘠的土地。它甚至从巫山大昌古镇城墙的岩石中钻出来,树叶遮盖了整个城门。何平说:“它是重庆的市树,表现了不畏辛苦,顽强拼搏的精神,重庆338棵一级古树当中,黄葛树占了25棵。几乎重庆每一个区县,都有古老的黄葛树。”

    银杏被称为活化石,从恐龙时代就开始繁盛。在此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的近亲近邻先后被淘汰夭折,只有银杏挺到今天。专家甚至认为银杏有长寿基因,在城口明中乡、彭水桑拓镇,高高的银杏树几乎“顶”破了天。虽然历经1000年,仍无衰老迹象。

    柏木是重庆典型的乡土树种,上了年纪的古柏木,很少分布在深山当中,多居住在浅丘陵。

    桢楠一般生长得高大笔直,材质很好。在重庆境内比较少,活下来的都是精英,年龄都比较长。

    在5大长寿树种当中,香樟似乎更有贵族气息,深受市民喜爱。大足宝顶现存一棵古老香樟,散发出浓郁的香味。据何平介绍,香樟在重庆有三个亚种,分别是黄樟,芳樟和香樟。既可以成片种植成为森林,也可以栽种在庭院当中,这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树,可以从材质中提取芳香精。[分页] 

    此外,我市现存古树当中,川黔润楠、重阳木、青冈、朴树、紫薇、罗汉松、杉木、黄连木等也比较多,构成了庞大的树种队伍,形成了丰盛的物种形态。

    古树成精:崇拜变成伤害

    几乎每一棵古树,都会留下传奇故事。璧山四面3村一棵800多岁的黄葛树,被当地村民赋予了神话色彩,村民叫它“黄葛精”。

    56岁的村民蒋虹飞,经常在树下散步。30多年前,村社还在搞“集体”,每天早上,社长在树下敲钟集合,大家匆匆从被窝里跑出来,一起上坡劳动。要是谁迟到了,偷懒了,那可不得了,那要被黄葛精缠住,说不定就要生病。

    30多年过去了,蒋虹飞从当初的新媳妇,变成了老太太,不但有了儿子,还有了1岁多的小孙孙。黄葛树还是老样子,黄葛精的传说依然在流传。蒋虹飞教训自己的小孙子:“小乖乖,你可不能淘气哟,不能往树干上撒尿,不能在树下玩火,不然就要被黄葛精缠住,肚子会痛。”

    村里最老的老人,都不知道这棵树的来历。他们说,自他们生下来,这棵巨大的黄葛树就站在这里,越长越大。现在树根底部的直径达5米多,隆起的树根形成了一个小山包,还形成了五六个孔洞。树干分成了3股,每一股都长成了一棵大树。

    树的主干部分已经中空,也形成了三四个孔洞。每一个孔洞,都可藏一个成人进去。记者昨天发现,几乎每一个孔洞,都有斧头砍削和火烧的痕迹,有的痕迹年代已经久远,有的显然是今年留下的。

    蒋虹飞说:砍削痕迹是采集黄葛树皮的人留下的,传说它的树皮可以清热去火,消炎解毒。如果用来熬水洗澡,还可以止痒,治疗皮肤病。今年开春不久,有人砍了两大背篼回去,最近又有人来砍。

    树根下部,包住了一个方形的石头。村民将这块石头奉为神灵,经常烧纸祭奠。到昨天,这块石头已经被树根完全包住,不见踪影,但祭奠仍在继续,焚烧的纸钱熏烤着古树。[分页] 

    古树之死:生命不能重来

    任何物种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包括树,包括人。对于单个的树木而言,在合适的条件下,如果没有受到外界过多干扰,可以活到几千年。它能帮助我们改善生态,认识过去,帮助我们感受生命的伟大和尊严,感受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

    在历史的长河中,重庆有些古树过早的离去,造成遗憾。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吴登明讲述了一棵古树死亡的故事,他对此耿耿于怀,永不忘记。

    这棵树位于现在的沙坪坝区中梁镇龙泉寺村,当时名叫“六股树”,有6个枝丫,树干分成6股,每股的直径将近1米。而主干的直径达到6米多,周长20米左右,要10多个人手拉手,才能将主干合围。主干中间部位已经空了,里面可以摆张桌子,在里面吃饭喝酒。

    吴登明回忆,“这棵树少说也有1000年历史吧,传说是当年刘备入川时种下的。1945年,我正在上私塾。一位地主看上了这棵树,准备砍掉一个枝丫,为自己制作棺材。砍树之前要写契约,邀请我的私塾老师代为书写。”

    “私塾老师接受邀请,铺开纸笔,正准备动笔,自己的眼镜掉在了地上,镜片摔得粉碎。他受到震动,认为这是老天在惩罚自己,不能书写这样的契约。于是马上拒绝,最终保住了这棵树。”

    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吴登明就会跑来看看这棵树。到上世纪60年代,由于遭到雷击,树木日渐枯萎,只剩两股枝丫。到上世纪70年代一个冬天,一个放牛娃到树干洞中躲雨,烤火驱寒,一不小心,就把整棵大树烧死了。

    上世纪70年代末,这棵大树还剩一个树桩。到80年代初,树桩也彻底消失。吴登明每次来到这里,都有许多感伤。

    至今每一次踏上歌乐山,他都要对中梁山镇的领导说:假如“六股树”还在,肯定是主城最大的古树,肯定成为著名的景观,给歌乐山带来滚滚财富。

    但大家都知道,它不可能复活,生命不可能重来,死去的古树必将远去。保护好现存的古树,才是根本。

    黔江:81棵

    巫溪:62棵

    武隆:28棵

    丰都:27棵

    江津:20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