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4日消息:“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嵊州山水之胜自古就引来众多文人墨客或游憩、或定居,留下了不少咏剡佳句和访剡遗迹。
“绿色满园关不住。”近年来,嵊州市把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作为承接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谋划和实施。至2006年,嵊州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5.5%,绿化覆盖率4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3平方米,并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等称号。
营造创建氛围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碧水和蓝天绿地。”2003年,嵊州市提出创建园林城市目标,制订了《嵊州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工作措施。今年,又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全面动员和部署创建工作。
“依法治绿”是创建园林城市的重要保证。为此,嵊州市先后制订和实施了《城市规划区绿化管理实施细则》、《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近三年来,共投入园林绿化资金1.17亿元,绿地面积增加379公顷,绿化覆盖率增加11个百分点。
提升管理水平
规范有效的管理,是加强园林绿化工作的基础。嵊州市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了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和“一核、一带、两环”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到2006年底,城市绿地面积达到1115公顷,其中公园绿地187公顷,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绿量充分、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除外,嵊州市还出台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布城市绿线,编制并实施了《生物(植物)多样性规划》,现市区共有园林植物390种,并制订实施了《城市建设项目绿化工程管理规定》。 [分页]
突现城市个性
在城市建设中,市委、市政府把“特色建市”作为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将“尊重自然山水、保护历史风貌、突现城市个性”的理念贯穿于始终。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总体布局以剡溪为纽带,重在突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紧密结合“山山相望、四江环绕、三塔呼应、江山相映”的山水环境和景观特色,形成“一带五组团”的布局结构,各组团间以方便、快捷的现代化交通联系。近年来,嵊州市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东扩、南进”战略,以“显山露水”为要求,已初步显现出以山水为主题的园林城市新图景。
提高城市绿量
近三年来,嵊州市绿化覆盖面积增加400公顷,绿地面积增加379公顷,公共绿地面积增加49公顷。
城市道路绿化网络体系基本形成。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7.3%,达标率83.9%,市区干道绿化率均在25%以上,形成了以官河南路、双塔路、嵊州大道为代表的林荫路系统,具有嵊州特色。新建居住区绿地率均超过30%,旧居住改造小区的绿地率在25%以上,全市“园林小区”比例达到60.5%。市内各单位积极争创“园林式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现有达标单位44家,园林单位33家,园林单位占单位总数的61.1%。
“美化家园,大家兴绿”的理念深入人心,领导带头,全民参与,义务植树已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分页]
拓展园林建设
嵊州市园林建设以“保护自然生态、突出嵊州特色”为指导思想,力求做到城市绿地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
现已建成剡湖公园、鹿山公园、艇湖森林公园、亭山公园等综合性公园,这些公园突出植物景观,绿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
地处市中心的剡湖公园,总面积21.8公顷,充分利用剡江古道,打造水景交融的休闲性公园;鹿山公园位于城区西北面,占地4.96公顷,是一座以原有植物群落为主的自然公园,也是爱国主义教育阵地。艇湖森林公园是城隍山的一部分,面积49公顷,是一座以自然、生态为特征,休闲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市一级休闲森林公园;文化广场位于市中心,占地2.78万平方米,设有古城广场、休闲广场、活动区和绿化区,是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富有现代气息的标志性城市广场。
打造生态嵊州
近年来,嵊州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编制《生态建设规划》,实施“碧水、蓝天、绿色、宁静、清净”五大工程,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
嵊州市现有生态公益林面积57万亩。以公路、河道两侧及一些山林地区为主,建设了防护林,城市周边地区形成了大片绿地,如城西的“十里花木长廊”等,产生了良好的环境效益。
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全市农村垃圾收集率达到79.8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6%。推进城乡污水治理,建成了嵊新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7%。水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提升城市功能
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以重点工程、实事工程为载体,嵊州市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其中,燃气供应体系规范安全,管道燃气普及率达40%;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0标台,公交出行比例为15%;城市道路面积共计188多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32平方米;城市道路照明灯装置率100%,亮灯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源水水质长期稳定在国家一类标准,用水普及率和水质综合合格率均达100%;新建了六夹岙垃圾卫生填埋场,并通过了国家建设部二级等级评估。
在嵊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嵊州这座古老的城市,正青春勃发,阔步迈向现代化的山水园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