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5月26日消息:刘金云,中铁十四局三公司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今年50岁出头的刘金云是参加青藏铁路(格拉段)施工的建设者之一。采访中,他特别谈到了青藏线建设中的环保“故事”。
他说,2001年6月中旬,各施工单位陆续进入施工场地后,大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即便是在扎营时也不忘环保,珍惜脚下的每一寸绿地。局指挥部及时对施工单位实施了卡控措施,教育职工爱护脚下的花草,施工时尽量缩小工作面,施工期间给野生动物留足通道和食草范围。还规定了不准随意践踏花草、不准鸣高音喇叭惊扰野生动物、不准追逐和捕猎野生动物等“三个不准”。一些施工人员还利用休息时间,自觉地把生长在施工便道上的一草一木移植到施工区外。
刘金云回忆说:记得那是2001年7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几位驻华外交官和美联社、路透社、北海新闻社、新加坡电视台等十几个国家及驻京记者30余人组成的考察团,自格尔木出发沿着正在修建的青藏铁路(格拉段)采访。途经我局管区西大滩时,被我局设在铁路路基一侧醒目的动植物保护大型彩绘标牌吸引。在大型彩绘的“保护生态环境,爱护高原每一寸绿地”、“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绿色的地球只有一个”等公益牌下,许多外国记者情不自禁地拿起摄像机、照相机,兴高采烈地录制、拍照,有的与职工们合影留念。一位美国记者,兴冲冲地走进我局五公司和七公司的营区,参观了职工食堂和宿舍。当他看到整洁的营房、绿色的保护牌、彩旗飞扬的工地、正在紧张施工的机械,连连竖起大拇指说:“OK”。当一位挪威女记者问:“中国能建成一条高原环保生态铁路吗?”,三公司的经理回答说:“我们铁路建设大军按照生态环保的要求,尽量压缩施工面,对施工单位实行了卡控措施。如不准随意践踏花草、不准往昆仑河中倒生活垃圾等”。这位女记者露出异样的眼光,她用生涩的汉语夸奖说:“中国铁路建设大军真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