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三亚的红榄李树
浙江园林网5月22日消息:“红树植物红榄李在我国现仅存359株,比我国珍稀动物大熊猫数量还少,处于极度濒危,对红榄李的抢救性保护已迫在眉睫!”这是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红树林项目中国首席专家、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清研究员,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的呼吁。
红榄李(Lumnitzeralittorea)属使君子科(Combretaceae),是常绿乔木,有的成灌木状,树高1~6米;其分布范围十分狭窄,在我国仅分布在海南局部海岸。红榄李是我国湿地稀有植物种类,已被《国际湿地公约》列为濒危物种。
自2002年开始,范航清在承担“扭转南中国海和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中国红树林研究项目时,多次深入海南岛对红榄李的分布和数量进行调查,发现红榄李目前仅存于三亚铁炉港、陵水大墩村和东寨港,总数359株,其中三亚铁炉港9株、陵水大墩村340株、东寨港10株(为人工移植)。
据介绍,大墩村现存的340株红榄李,平行分布在252米长的岸线上,约300株树高1~2.5米,另40株为树高3~5米的成年树。因被虾塘侵占,红榄李实际生长岸线长为189米。大墩村现存红榄李的数量和树龄差异表明,该处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的红榄李种群。
范航清说,红榄李是红树林偶见成分,是热带红树林替代后期的种类,对光照、温度和生境的要求极高。红榄李种子的萌发率极低,加之人为干扰,严重影响红榄李种群生存。环境演化使铁炉港的红树林退化严重,若不采取措施,这片红树林极可能逐步消失;大墩村的虾塘已阻断了红榄李的生境。为此,他建议把大墩村红树林分布区设为保护区,恢复红榄李生境,以抢救我国目前唯一一处尚具自我繁殖潜力的红榄李野生种群。他认为“研究是保护和恢复的前提”,我国应加强对红榄李的基础研究,以为滨海湿地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红榄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