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5月12日消息:地处半山区的绥棱县采用多元化造林模式,按照“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将造林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国有、集体、个人一起上,实现了多主体参与、多方投入、多形式栽树的造林机制,激发了农民的种树热情。
两年来,绥棱县为打造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山区综合开发、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大好机遇,积极实施项目带动,狠抓荒山绿化、道路绿化和村屯绿化。县里落实了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屯抓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还出台了造林绿化优惠政策,对村屯绿化由政府给予提供部分苗木;林权归造林个人所有;林业技术部门无偿为造林户提供林业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调动了群众的造林积极性。上集镇红旗村村民狄元贵承包了村里的55亩路边林带,一万六千多棵树老锹一家人仅五天就全都种完了。
绥棱县双岔河镇民主村大王店屯一条水打沟前,一条长300多米,宽50多米,平均深度达3米的水打沟,水土流失严重。去年绥棱县在这里植下了15000多株水保林,50多名村民义务植树。在近两年的造林工作中,绥棱县突出了对水打沟、小流域的治理,总共植下了750亩水保林地,对20几条水土流失严重的水打沟、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同时,该县退耕还林达29000亩,全民义务植树52万株。为确保造林质量,绥棱县本着退得下、栽得上、能成活,区林业站统一购进苗木,并对苗木的品种、起苗、运输、假植、栽植等各个环节跟踪把关,杜绝了使用化肥苗、带病虫害苗、品种不对路的种苗进行造林,减少了以往造林户单独购苗运输成本高、苗木品种杂、质量差的现象。同时,每到造林时节,绥棱县派出近百名林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使全县造林绿化成活率达85%以上。
新林新制,激发了群众的植林热情。截止目前,绥棱县今年26700亩的造林工作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