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缺乏花卉玩家 4盆台湾兰花流拍

2006年04月12日 13:12新民晚报郭剑烽 范小锋
    浙江园林网4月12日消息:昨天,上海国际花卉节精品名花馆一场原定的花卉拍卖因无人问津而流拍,价值12万元的4盆台湾宝岛兰花只好束之高阁。主办人金建国不无遗憾:如果在广东,比它们贵4倍的花也被人拍走了。

    9年前首尝“螃蟹”

    1997年4月,上海拍卖行在中国第四届花卉博览会上首尝“螃蟹”,击槌拍卖了两株辽宁君子兰。一株圆头、阔叶、叶脉暴突的皇冠君子兰,被一名英国驻沪领事馆官员以60万元人民币买走。

    另一株冠名“和尚”的君子兰也被人用电话委托拍定。之后,花卉拍卖的形式被一批精明的花商简化了。在每两年一届的上海国际花卉节上,许多花卉销售商在铺位现场,手持电喇叭搞起拍卖。

    “拍花”不确定因素多

    曾经多次主拍花卉的上海东方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对花卉拍卖可谓熟门熟路。

    但如今副总经理杨芬心有余悸,认为花卉拍卖尽管形式较活,但存在风险大、损耗多等不确定因素。有一年年宵花卉拍卖,公司按照拍卖后的总标的折算10%收费,还不及刊登广告的费用。许多盆花在拍卖前3天还十分鲜艳,但拍卖当天却萎靡不振。究其原因,上海没有一家专业花卉拍卖市场。

    而荷兰、美国、比利时、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每年定时举行花卉拍卖,流通快,影响大,生意好。

    上海缺乏花卉玩家

    花卉拍卖,需要花卉业的支撑。园艺专家王朝晖分析道,上海不缺乏珍稀花卉和植物,但资源几乎全部被专业公园所垄断,“国有资产哪能拍卖?”他向记者透露,花卉拍卖在广东等花卉业发达地区十分流行,许多是玩家手中的藏品,尤其如盆景等。这批玩家或许没有多少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水平极高。上海缺乏这样的玩家。

    对价格心里没谱

    曾经举牌参与竞拍的刘道森先生告诉记者,4年前,他去竞拍一盆五针松,竞标价从3000元一路走高,3位竞拍人与他咬得很紧,最终他以5600元竞买成功。

    然而,半年后五针松不幸夭折。“我养五针松有20多年经验,家里五六盆还好好的呢,唯独这盆最贵的却死了。”刘先生便请行家“尸检”,发现这株五针松曾受过严重虫害,根部病兆明显,只是拍卖时没有发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