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的绿色明珠——晋城

2005年09月24日 14:44中国绿色时报


    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山西省园林城市 
    晋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纪实
 


    浙江园林网9月24日消息: 晋城市位于太行之巅,是山西省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1985年立市,现辖一市一区四县,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总人口218万。

    晋城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拥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晋城是全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探明无烟煤总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晋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植物资源丰富。这些自然、经济、文化优势,为晋城市创建绿色园林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晋城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太行山绿色明珠为目标熏紧紧抓住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这一龙头,打造绿色晋城品牌,大投入、大动作,全民发动,整体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城市绿化总面积达到了1012.9万平方米,绿地面积达到了906.096万平方米,城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由原来的25%上升到39.26%,绿地率由原来的20%上升到35.12%,人均公共绿地由原来的4平方米上升到10平方米。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市区与城郊融为一体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绿化规划,超前绘蓝图。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对绿地建设的要求,结合国家评选园林城市的标准,晋城市于1999年1月率先在全省编制完成了《园林绿地系统规划》(1999年至2010年)。该规划以《晋城市(1995—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地形特点,确立了“双环十字与滨河两楔四大块”的布局结构。遵循绿化整治、市政建设及旧城改造相结合,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相结合,全面统一规划与分期同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对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交通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的建设作了具体要求,对园林绿化树种作了全面规划,力争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依托优势、突出特色,勾画出晋城市创建“城市生态景观健全、环境优美、自然景观与城市文化紧密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园林城市”蓝图。强化组织,打造绿色晋城品牌。晋城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组织,以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全力打造绿色晋城品牌。

    在组织领导方面,晋城市始终把城市绿化作为主要工作来抓熏成立了园林绿化领导组,由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分管市长具体落实;每年召开绿化工作会议,签订创园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任务、明确责任,促进创建工作的全面落实。

    在绿化形式上,采取多样灵活的方式,迅速提高城市绿量。一是因地制宜规模建绿。二是治理河道,建景造绿。三是拓展空间,拆墙透绿。四是整治环境,整地增绿。五是审批控制,规划建绿。六是全民动员,点滴添绿。

    在资金方面,采用多元化投资方式,强化绿化资金保障。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开发社会财力,特别是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通过建设“三八林”、“青年林”、“国防林”,既减少了政府投入,又推动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健康开展。到2004年底,晋城市城市人口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9%,义务植树成活率达到91.6%,保存率达到85%。

    在巩固绿化成果方面,晋城市加大管理力度,先后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通告》、出台《晋城市城市绿地管理办法》、《晋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实施细则》、《晋城市公园、游园管理办法》、《晋城市广场管理办法》、《晋城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等各种法规,完善了绿色图章审批制度,推动园林绿化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公园绿地,竞显人文特色。近年来,晋城市加大公共绿地的建设力度,现已建成广场、公园、游园四十余处,为市民提供了广阔的休闲空间。晋城市的公共绿地以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内涵、突出人文特色为目标,突出植物造景、园艺小品、花卉、雕塑的烘托、点缀艺术效果,使之融生态、审美、游憩于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泽州公园地处市区中心,总占地54.7公顷,是晋城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集中体现了晋城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地域特征;凤凰岭公园建于2004年,是晋城市又一别具特色的公园,总占地面积204亩,是在市区城东山上一片规模绿地基础上,根据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因势造园建设而成;滨河公园是两河治理工程中建成的一大富涵浓郁文化特色的滨河景区,它由百丽园、西秀园等两园六景组成。两河治理工程是2003年6月,晋城市委、市政府从保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出发,果断作出的决策,共治理了10.75公里长污浊不堪的河道,增加水面14.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流碑亭公园古称流碑寺,旧时“曲水流斛”,人文色彩浓郁,犹如世外桃源;植物公园则以丰富的植物资源种类为特色,成为晋城市民增加植物知识,提高生态意识的最好去处。物茂广场、人民广场、凤西广场、七星广场、金华游园、滨湖游园、凤翔游园、红星三角小游园等广场游园景观,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乔灌花草相结合,以人为本为宗旨,成为广大市民的最佳休闲去处。街道景观,特色鲜明。1987年,晋城市第一条主干道——泽州路开通建成时,确立了雪松、法桐和毛白杨作为街道绿化的基调树种,这三个树种以阶梯形绿化形式和傲霜斗雪的品格已深深扎根于晋城人民心中。另外晋城市还把合欢、杜仲、栾树、女贞、红叶李、千头椿、油松、紫薇等树种应用于街道,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一街一景。泽州路的“雪松一条街”、凤台街的“桧柏一条街”、黄华街的“鲜花一条街”、建设路的“法桐一条街”,还有文博路、文昌街等都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街道景观。

    泽州路、凤台街是晋城市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两条街道,曾多次被山西省建设厅、山西省林业厅评为精品工程,绿化样板街道。近年来,晋城市的街景绿化更是按照建一路、绿一路、花一路,绿随路建、路通街绿的原则,围绕解决断头路、瓶颈路、主干路为突破口,采取不同树种的植物配置,创建特色精品街道,现已初步建成了“九纵十横”的街道绿化体系,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达到95%,市区主干道绿化带占道路总用地面积比例达到了25%以上,形成了晋城市绿影婆娑、特色鲜明的街道景观。庭院小区,整体推进。晋城市庭院小区绿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通过开展“园林化单位”、“花园式小区”和“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等创建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庭院小区绿化整体水平。

    为扩大绿地共享,整治环境,2002年晋城市对凤台街、泽州路、新市街、南环路、迎宾路、建设路等主要干道两侧50家单位实施了拆墙透绿和拆违建绿,统一设计,分类指导,涌现出一大批颇具特色的庭院绿化先进单位,使晋城市庭院绿化达标率达到70%以上。在居住区绿化方面,近年来,晋城市住宅小区建设严格按规划要求,做到了建一区、绿一片、美化一片,新建小区绿化面积占到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涌现出了凤翔、玉屏、康乐、凤凰山家属居住区、华厦星园等园林小区。旧居住区也通过调整规划,拆除杂物房和临时建筑,采用垂直绿化、立体绿化、见缝插绿等手段,使绿化面积达到了总用地面积的25%以上。环林片林,生态护市。为维护城市生态环境,按照环保、防风、固沙的要求,晋城市不断加强环城林带、规模片林的建设。一是在西外环路、北外环路、晋长二级路两侧建成了长29.5公里,占地6000多亩的绿色通道,共植树40万余株,构筑了环市区生态防护林带。二是在位于市区北四公里处的白马寺山实行封山育林,植树造林490公顷、并大面积绿化了市区西部山区、丘陵区和西北部的伊候山林区,构筑成了一道绿色屏障。三是充分利用煤矿采空区荒山、荒坡、垃圾废弃地大面积植树,结合城乡周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山、水、田、林、路进行了综合治理。四是在市区周围新增3700多亩苗圃、规模绿地,种植雪松、桧柏、馒头柳、黄杨球等十几个品种70余万株乔灌木,形成了十几处初具规模的片林绿地。通过环林、片林生态护市,城市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放眼今日晋城,街道两侧花团锦簇,公园湖上碧波荡漾,绿地草坪碧草如茵,环城林带气势磅礴,治理后的两河更是新姿迷人。晋城——这座生机盎然的绿色园林之城,焕发着勃勃生机,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太行之巅。 


    秀美滨河公园 


    十里长街——泽州路 


    泽新花坛 


    阳电住宅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