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忠县发展施格兰·三峡柑橘产业侧记
浙江园林网9月15日消息: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23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就在《橘颂》中这样赞美橘树。如今在那些生长过“后皇嘉树”的地方,人们仍然享受着柑橘带给他们的实惠。他们“不为柑橘不开会,不为柑橘不下队”。“种柑子、唱柑子、吃柑子、说柑子……”现已成为忠县农林干部无时不念的口头经。
招商引资打造产业建成基地发展经济
忠县是三峡库区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区(县)之一,担负着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三峡库区高效生态柑橘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
施格兰·三峡柑橘产业化项目是忠县招商引资项目,也是科技攻关项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该项目总投资9.85亿元人民币(其中引进外资3150万美元),项目由美国施格兰公司无偿援助1100万美元建设技术中心,为项目基地果园培训柑橘苗、培训果农技术员及做建园示范;忠县政府投资6.45亿元人民币建设柑橘原料基地果园;重庆三峡建设集团总公司投资建设年加工50万吨鲜果的橙汁加工厂。按照中美协议,施格兰基地果园建设面积为6.5万亩,主要用于解决移民安置及致富问题,全部项目将于2009年建成,忠县将基地果园扩大为15万亩,年产柑橘43.5万吨。
1997年11月,施格兰·三峡柑橘产业化项目落户忠县以来,忠县成功地将世界柑橘育苗、建园、栽培管理的先进技术与三峡移民开发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施格兰·三峡柑橘产业化项目,已建成了可年培育250万株优质柑橘脱毒容器苗木繁育中心、技术培训中心、237亩美式标准化示范果园、5.5万亩优质柑橘加工原料基地果园和果汁示范加工厂。目前,橙汁加工厂与柑橘技术中心、示范果园、现代化苗圃与基地果园已融为一体,建园成效和发展模式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形成多元投资格局
在积极引进国外、县外资金投入的同时,忠县成功地探索出“项目结合实施,资金打捆使用”的办法。积极争取以工代赈、三峡水利、节水灌溉、生态环境保护、退耕还林、库周绿化、百万吨产业示范工程等项目,并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基地果园。8年来,已投入施格兰·柑橘项目建设资金3.49亿元。
由于施格兰·柑橘产业化项目采用世界一流技术、一流设备和工厂化容器育苗技术,培育出了优质无毒壮苗,为项目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科技依据。由于坚持施格兰·柑橘项目与生态项目建设相结合,建设生态经济园,实现了资源的有机整合;坚持施格兰柑橘项目与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结合,在果树行间种植优质矮秆牧草,用牧草舍饲牛、羊、鹅等草食畜禽,实现了果园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和果园的立体开发;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原则,在园区内建设农民新村,并利用畜禽粪尿为原料,大力开发农村沼气能源,利用沼气代替柴草燃料,沤化后的沼液、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还田施用于果园,改善果品品质,提高果树产量。基本实现了农田生态、山地生态、水域生态、居住环境等系统的有序整合,使基地果园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大大改善了园区生态环境,提高了园区的生态效益。2000年、2003年施格兰·柑橘项目两次被列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改革果园管理机制促进抚育有效运行
为了避免过去“重栽轻管”的现象,忠县从建园之初就从改革抚育管理机制入手,加强对果园的抚育管理。2002年以来,这个县基地果农组织起来,建立了跨村跨社的果农协会,使之成为联系政府、公司和果农的桥梁和纽带。目前,这个县已建立了7个果农协会,并以果农协会为基础,建立了果园抚育管理组织、果园基础设施管护、柑橘技术推广三大体系,为果园抚育管理提供组织、技术、农资三大保障。
施格兰公司向基地果园派驻了中心技术员,并按照每500亩柑橘聘请1名农民技术员的标准;县项目办成立了生产技术科,负责果园抚育管理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建立了以忠柑公司为依托,果农协会为主体的农资供应、财务监督、果实促销的后勤保障体系。同时,实行村民自治,订立村规民约,把果园基础设施的管护、果园间种、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具体事项,落实到管护责任人并纳入村规民约的约束范围,依靠全体村民管理好、经营好果园,使基地果园逐步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由于施格兰·三峡柑橘产业化项目从规划开始,就十分注重与移民开发的有机结合,始终把柑橘产业化项目建设当做实现移民“搬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的重要举措来抓,目前已经在沿江移民乡镇建成基地果园近3万亩。几年来,通过项目的快速推进,共安置移民3.9万人。既为移民开发提供了产业支撑,又为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忠县施格兰·三峡柑橘产业化项目为破解库区产业空心化走出了一条新路。如今这里果树横竖成行,路网纵横,每一个果园都是一个生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