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温州造山水城市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2005年08月17日 13:52中国环境

    浙江园林网8月17日消息:  

    ●化解省际污染纠纷矾山矿区尽力恢复生态

    位于苍南县东南部的矾山矿区,明矾矿储量占全国的80%、世界储量的60%,素有“世界矾都”的美誉。但由于几百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水浸法”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矾烟、矾渣、矾浆,顺着矾山镇照兰溪流至下游福建省福鼎市前歧镇境内,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由此引发了浙闽省际污染纠纷并不断升级。1991年,在原国家环保局的协调下,经多次协商,浙闽两省达成了《协调闽浙两省炼矾污染纠纷的纪要》。之后10年间,苍南县先后拆毁了120多座炼矾炉窑和厂房,整个矾区只保留一家污染治理达标的温州矾矿。2000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联合检查组前来验收整治工作,充分肯定了苍南县的整治成果。

    几年来,苍南县大力开展矾区生态恢复以及矾矿“三废”的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0年起,矾山镇编制完成并严格实施《矾山镇生态环境规划》。5年来,该镇共投入近1800万元,全面开展小矾窑遗址及周边地区生态恢复工作,包括实施溪床整治工程、大力开展山体绿化、营造经济林工作和整治城区生活垃圾。

    温州矾矿在实现废水零排放、废气达标排放后,积极探索矾浆矾渣综合利用,努力提高“两废”回用率,严格确保“两废”不下溪。该矿在5年前就先后成立了建筑外加剂厂、矾山精细化工厂和矾山综合化工厂,生产FNM、UEA膨胀剂和补强剂等产品,每年利用矾浆1.8万吨,综合利用率达80%;矾渣被用于制造彩色地面砖、水泥辅料和路基底料,仅2002年就消纳了近18万吨矾渣。此外,该矿还大胆实行填充区废水闭路循环,利用矾矿采空区进行矾砂水力充填治理地质灾害的试点,不仅有效解决了矾砂的去路问题,同时使炼矾废水不再进入甘溪,从而实现废水闭路循环使用,目前该项目已准备正式投入建设。

    ●专家把脉鳌江流域暨水头制革污染整治

    鳌江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于污染严重,水质恶化,其中下游全部为劣于五类水质,是全省水质最差的水系。水头制革业污染是造成鳌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虽然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做了大量的整治工作,但鳌江水质并没有得到明显好转。

    今年6月,温州市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邀请专家,在平阳县水头镇召开鳌江流域暨水头制革污染整治专家咨询会,为进一步开展鳌江流域污染整治及改善水质出谋划策,提供决策依据。

    专家们通过实地考察,在咨询会上形成了六点意见:一是以鳌江流域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为目标开展综合整治。二是加强水头制革工业园区的统一规划与建设,提高企业规模与档次,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三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转变目前粗放型的生产模式,提高产品档次,加长产业链,加大加工深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产值。四是加强污水处理能力的建设与科学管理。五是做好制革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规范化的工作。六是总排放口位置的选择应科学合理,充分利用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专家们还提出了两个流域污水处理方案,一是水头的制革污水和鳌江沿途的麻步、肖江等乡镇城镇污水就地治理达标后下送至适宜地点排入鳌江;二是挖掘现有制革污水治理设施的处理潜力,处理出水下送,沿途接纳其他乡镇城镇污水,在下游合适的地点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集中深化处理后排入鳌江。专家们认为,这两个方案可供政府部门在进一步研究比较后,择优选用。

    ●温州大都市生态屏障和后花园——泰顺

    泰顺县地处浙江南端浙闽交界处,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试点一类县,除了因拥有龟湖叶腊石矿被誉为“世界腊都”外,还拥有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天关山省级森林公园等,是“国家生物种源基因库”和浙江省生物多样性物种保护的重要区域,森林覆盖率达75.1%。在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3月上旬宣布的第一次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调查中,泰顺县位居第九。

    泰顺县通过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以建设有机食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为龙头,使传统农业逐渐向生态效益农业转变,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升级。依托资源优势,改造和提升小水电、矿产品加工、竹木制品和绿色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生态工业初现规模。注重生态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挖掘,精心打造旅游精品,推进了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大县转变。同时加快城镇化步伐,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关、小乡大集镇”战略,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为契机,结合小城镇建设,实施生态移民、下山脱贫等工程,实现产业、人口、资源等诸要素向优位空间集聚,使生产力布局不断得以优化。

    ●永嘉渠口乡珠岸村创建中国首个无塑料袋村

    今年5月,永嘉县渠口乡珠岸村村民、浙江省绿色公益使者陈飞倡导创建“中国无塑料袋第一村”。在动员大会召开后,与会人员来到该村各个农贸市场,亲身感受人人拎篮子、家家爱环保的浓厚氛围。据了解,陈飞不但给全村700多户每家都送了一个竹篮,还给村里每个菜摊、商铺各配备了10个竹篮,每个竹篮都标有店铺的记号,如果谁忘了带篮子就先免费借给他。代替塑料袋的还有“环保纸袋”,陈飞购买了数万个“环保纸袋”,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另外,肉铺店还准备了稻草,如果村民忘了带篮子,就用稻草一系,又方便又环保。珠岸村正逐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无塑料袋村”。

    ●市场化处理生活垃圾

    困扰我国许多城市的“垃圾围城”难题,在温州市区已基本得到解决。目前,温州永强垃圾焚烧发电厂已经建成,东庄、临江、永强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同时运行,基本解决了温州城区所有生活垃圾的处置难题。

    温州市自2000年起,加快现行城市垃圾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推行政企分开,通过政策支持,鼓励民营企业直接介入垃圾处理,使城市垃圾处理由社会公益事业性质的政府行为逐步转变成为以企业为主体投资经营的市场行为和经济行为。现在,垃圾处理真正被推向市场,“政府参与、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环保监督”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鹤顶山一年“吹”来2000万度电

    温州市是浙江省最缺电的城市,电力“瓶颈”已成为制约温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温州各县(市)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在发展火电的同时,积极发展水电、风电。浙江风力发电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抓住机遇,建成投产了苍南鹤顶山风电场,这里风能资源丰富,是我国风能资源I类地区。该风电场目前有26台风力发电机,预计年发电量将达2200万千瓦时。截至今年4月底,该风电场已累计发电近1.3亿千瓦时。该风电场今年还要将两台单机为750kw的风电机投入使用。他们还准备在该县的炎亭、大渔、石砰等地建造风电场,为温州人甚至华东人的环保用电再尽一份力。

    ●瑞安生态市建设资金投入近4亿元

    瑞安(温州的县级市)市委、市政府围绕2007年基本实现生态市的创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全年生态市建设资金投入近4亿元。该市重视重点区域行业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通过对罗凤小熔炼业的大力整治,43家小熔炼企业已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强制取缔了207家非法企业;对电镀企业整治实施“再提高工程”,52家企业更新了治污设施,出动600多人次,取缔了非法电镀加工点6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