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7月30日消息: 桃园自古来以就是一处风水宝地,如今,这园子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处于城市中心的景观,最适合饭后闲来散步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不知道为什么,这首小诗在我脑子里扎下根后,就会时不时跳出来,活跃一下。毕业后返校,我从宿舍楼下走过,它在脑海荡过;放假回老家,我在村前的小河边小坐,它又蹦出来捣乱……想起它的次数多了,我发觉,它是用来怀旧的。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坐车路过桃园三巷的巷口,无意间发现,这里有个小园子叫“桃园”,小诗又一次跳出来。我心想,这次跳对了。“桃园”里,一定有过“人面”如“桃花”、含羞“笑春风”的景象。
但等我真正走进“桃园”的时候,却发现这是一座名不副实的园子,里面竟然没有一株桃花。
那“桃园”之名因何而来呢?
资料上说,千百年间,今桃园北路之东以及桃园诸街一带,是水患猖獗、令人谈虎变色的荒僻之野。历代太原臣民,都曾在此与洪水搏斗,筑河堤,辟柳溪,盖祭祀汾河的河神庙,镇压河妖的镇河楼,还沉埋传说中能降服河怪的镇河神铁牛。
直到民国19年,太原阳曲人党氏,既有些财力,又颇有些雅兴。他看中水西关外的这片荒滩,出钱购得,雇用一些精通园艺的林工花匠,开辟荒原百余亩,种植了桃苗、杏枝,四周筑起了高及人颈的土围墙,辟建了这片园林。几年后,桃杏在园丁们的精心培育下,成活长大,每逢早春三月,桃花喷火,杏花含雪,芳菲满园,春意盎然。慕名而来的游春者、踏青者、观景者、赏花者,络绎不绝。一时间,“桃园”美名广为流传。
1937年,侵华日军攻打太原,桃园一带成为军防要地,百余亩桃园杏林,几乎被砍伐殆尽。太原解放后,园林部门陆续将桃园恢复200余亩。不幸地是,从1973年至1975年,桃园被彻底摧毁,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宿舍楼房。从此,桃园美景一去不复。游园的老人们告诉我,当年,园子的对面是市委常委宿舍楼,背后是太原市老年活动中心,干部们需要茶余饭后有个散步的地方,才盖了这么个小园子,虽然园里没有一株桃花,还是叫了个“桃园”。
桃园之小,可以用“巴掌大”来形容。几株松槐,几颗杨柳,几副健身器材,几套石凳石椅,就把小小桃园挤得捉襟见肘。园子里面是妇女的天下,有活动筋骨的,有带孙子玩的,但大部分是打牌的,三五成群,挤成一堆儿,轮不上石凳石椅的,就在地上铺几张报纸,鞋子一脱,盘腿坐在上面就开打。傍晚,不到蚊子叮得受不了,不回家。虽然少了桃花烂漫的诗意,但也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