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培育珍品 数万株牡丹绽放农家【评】

2005年05月16日 13:24兰州晚报王晓刚


游人观赏牡丹珍品

    浙江园林网5月16日消息: 5月14日,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东郊的发放镇双树村六组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挤满了前来赏花的游客。步入这座农家小院后面的花园里,数万株各色牡丹竞相绽放、形态各异。随着微风吹来的缕缕花香,令人陶醉。首届凉州牡丹园牡丹花展在这里隆重举行。

    凉州老人成了“牡丹王”

    这座农家小院的主人是叶兴义。据这位老人介绍,他的祖宗就爱养花,院子里那棵纯白色的紫斑牡丹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叶兴义老人的童年就是伴随着那棵每年都如期绽放的牡丹树长大的。

    1983年包产到户后,叶兴义就在自家的地里养起了牡丹花。起初完全是出于爱好,后来叶兴义也种植了一些芍药和其他观赏花木,并培育出售了一些牡丹花苗。20多年的牡丹培植经验,叶兴义对牡丹的生长及特性非常了解,凡是他亲手栽植的牡丹,成活率都很高。现在,他已经是武威人公认的“牡丹王”。

    河西牡丹栽培历史久远

    一个偶然的机会,酷爱牡丹的叶兴义老人到洛阳参观当地的牡丹园,细心的他发现解说员的解说词里竟地提到凉州东汉古墓出土的医简里关于牡丹的历史记载。

    由此他认为牡丹的故乡可能在凉州。后来,他又从当地文史专家那里了解到:1972年11月,考古专家在原武威市柏树乡下五畦村的旱滩坡东汉(公元25——220年)早期圹墓里,发现了大量的医简,医简上有用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从此他坚定了自己最初的设想,认为牡丹在凉州的应用栽培历史是相当久远的。现在叶兴义老人家里的那棵紫斑牡丹属于国家珍稀濒危二级植物。多年来,他对这种牡丹珍品进行精心培育,现在这种牡丹珍品已在他的牡丹园里很常见。

    结束采访时,叶兴义老人说,他已经把刻有关于牡丹处方的东汉医简的照片冲印了出来。他还要把这些历史记载刻在石碑上,树立在他的牡丹园里,让前来观光的客人们都了解这段历史。目前,叶兴义老人在现有的基础上,动员村里的广大农民,扩大牡丹为主的特种花木育苗基地,建成具有凉州特色的度假旅游牡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