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杭州段浓缩千年历史

2005年04月04日 11:14东方早报徐文钊

    浙江园林网4月4日消息: 杭州人老李日前第一次坐上京杭运河杭州段的水上巴士,目的是感受千年古运河的历史沧桑。然而让他失望的是,目之所及尽为现代建筑。
    
    浙江古今园林建筑研究院的建筑师应圣林对此感同身受,他关注运河历史流失已有多年。今年3月中旬,他上书杭州市府,提出沿运河建造9个不同朝代码头的设想,欲以此增强运河的历史感和文化感。昨日,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其设想得到杭州市府的认可,运河保护开发指挥部已与他进行方案研究。目前,他正受命展开各朝代码头“风情”的资料收集。
    
    最早运河遗迹止于明代
    
    应圣林产生为京杭运河“补历史”的想法始于3年前。当时一个广州的朋友跑到杭州希望游览西湖和运河。当他带朋友来到运河边时,朋友失望之下,不断反问:这就是千年古运河?
    
    这位朋友的感慨基于运河沿岸历史遗迹的破坏——不久前,杭州市对京杭运河杭州段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价值的文化遗迹最早不过明朝——建于1631年的拱宸桥。建筑师出身的应圣林不禁突发奇想:能否将运河的整个历史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去年,当他接手运河沿岸某风情旅游街设计时,就有意尝试渗透该理念去年杭州开通运河水上巴士让他产生了灵感。“自古以来,船只上岸都需码头,码头能最直观反应运河的历史风貌。”今年3月初,该市《京杭运河杭州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出台,为他的设想提供了实施的可能——规划要求对运河两岸建筑进行整理,以体现运河沿线的“时代特征、杭州特点、运河特性”。
    
    九大码头串起千年历史
    
    应圣林以各朝代码头诠释千年运河文化的想法由此诞生。他认为,在依水而兴的年代,码头是商业贸易繁华的承载,能浓缩各朝代文化及建筑特征——位于码头边,建于清末民初的杭州小河直街就是当初最繁华的地段。
    
    应的思路是,在杭州目前最繁华的武林门一带建现代运河码头,然后逆水而上分别建民国时期、清朝、明朝、元朝、宋朝、唐朝、隋朝、吴国时期(春秋末期)等9个码头。“各码头还可经营一些当时的小吃、服饰、手工艺等买卖。”他说,如此,千年古运河风貌将直入眼帘。
    
    令应圣林感到遗憾的是,从京杭运河杭州段的遗迹保存看,最早运河历史资料只有到明代。“因此,杭州运河保护开发指挥部希望我能补齐其他朝代的运河资料,包括典故、民间工艺、建筑形态等。”他说,只要资料全了,九大码头实施的可能性很大。
    
    专家:若实施要注意遗迹保护
    
    不过,当地文保专家对此持谨慎态度。浙江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杨新平认为,该设想对开发运河旅游资源有益,却对运河正拟申报世界遗产无益,甚至有可能破坏历史遗迹而阻碍申遗——申遗的一大要素是保证文物的“原生态”。“恢复起来的码头只是人们对原有历史的想象。”他告诫,若该设想一旦实施必须注意保护原有历史遗迹。
    
    新闻背景
    
    千年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线路最长的人工运河。它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后经隋、元两次大规模扩建,北起北京通县,南至浙江杭州,全长1801公里。京杭大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她和西湖一样,是杭州文明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