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4月27日消息: 暖风和煦的阳春三月,走进革命老区——富宁,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座座层林尽染的群山,一片片繁茂的经济林,那连绵起伏的林海,飘香四海的八角绘成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向世人展现出林业对富民兴县做出的丰功伟绩。
靠山养山造林护山
作为珠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的富宁,在开荒种粮、大炼钢铁、中越战争的年代里,境内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使森林资源猛降到70年代的70万亩,木材蓄积量只剩下300万立方米,森林的长期泛滥使富宁县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富宁县开始追求绿色,在全县范围掀起了全民动手总动员,上山消灭荒山,绿化造林的高潮。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参与植绿、播绿、护绿行动。先后实施了飞播造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建珠防工程、世行造林、入股造林、贷款造林、租山造林、退耕还林,昔日的砍树人已放下了刀斧,拿起锄头上山种树。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良好气氛。使全县森林面积达到24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由70年代的10%,提高到目前的28%。基本实现了全面绿化富宁的宏伟目标。
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富宁县紧紧抓住国家西部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这一绝好的机遇,提出了建设“山川秀美生态文明新富宁”的奋斗目标,着力打造富宁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八角生态示范村,实施以生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重点、以林业富民兴县为前提的一系列生态经济建设战略。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与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建立农民增收致富的富民兴县项目相结合,与林业自身发展促农民富裕相结合,促进了林业大发展。现已完成退耕还林14万亩,完成飞播造林30万亩,人工造林124.6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22万亩,封山育林50万亩。覆盖了全县15个乡(镇)38万农民。对纳入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的驮娘江流入湿地22万亩天然林,实行常年性封禁管护,对全县木材加工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县林业局深入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林政资源管理一系列活动,使珠江源头的森林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
发展林业山绿民富
近几年来,富宁县通过实施工程造林,大力发展生态林,新建用材林基地,累计郁闭成林的森林面积已达240.6万亩,林业产值6094万元。新建用材林基地124.6万亩,从1992年以来,全县共拨出种植八角的专项资金2000万元,使八角的种植面积达32万亩,年均八角产值4036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9.6%,使富宁县成为云南种植八角最多的县。
在发展八角生产上,县政府认真论证,制定了“以林为主、农、林、牧、电全面发展”的总体思路。采取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总体设计,分期建设的开发方针。实行“近效抓育苗,远效靠林果”的以短养长,长断结合的发展战略。在营林开发项目上,坚持高科技、高收入,从广西林科院请来专家,开展八角老林复壮,帮助幼林迅速挂果,带动了当地一大批林业大户,走出了一条林业兴县,绿色富民的新路。像洞波乡石才村148户农民就种植八角面积达4万亩,户均有八角林270亩。其中,有8000多亩已挂果,年产八角20万公斤,产值158万元。户均收入1.05万元,人均收入2031元。据初步统计全县已有4万农民靠种植八角逐步奔上了小康。
富宁县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外商以绿色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迅速掘起。外商到富宁投资兴办八角精加工香料厂,木材加工厂,家具厂等热闹极了。
富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被农民形象的地比喻为“钱在树上长,人在氧气乐”。如今的富宁树木葱茏,空气清新,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也明显增加,森林资源实现了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活立木蓄积量已达801.37万立方米,告别了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