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12月6日消息: 气温陡降,出门的人们不禁缩紧了脖子,似乎仍挡不住寒风的侵袭。受天气影响,长江大桥上数量大客车被冻趴下了,长途东站的少量班车也因天气原因晚点,好在及时处理没给乘客带来大的不便。为了帮街头、公园里的名贵植物抵御严寒,工作人员也忙活开了,看,植物也“穿”上了冬衣,植物过冬真有不少趣闻。
给榕树盖“房子”御寒
昨天下午,记者在广西室外展园永宁园看到,5个工人正忙着将已编织好的草垫子用铁丝串在一起。“我们正在给大树搭房子呢,用竹子搭好架子,然后将草垫子盖在架子上将树都给包裹起来,再在外面围上塑料布,树‘房子’就密不透风了。”姓李的师傅告诉记者,天太冷公园让他们给树“保温”。记者看到树“房子”有十多米高,大榕树被包裹得只留出树叶露在外面。李师傅称,原来永宁园中有两株榕树,小一点的已进了温室,剩下这棵实在太高大了,进不了温室,只能给它盖个“房子”。
20棵树“穿衣戴帽”
在永宁园和海口园记者看到,共有20余棵树被裁“头”去“手”,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用厚厚的透明塑料膜裹得严严实实,外面还扎上几圈铁丝,活像罗马石柱。园艺养护师秦师傅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南方的树种,把树枝树脑去掉,是为了减少其蒸发量,确保过冬成活率。不过记者看到由于被裹得密不透风,整棵树好像无法“呼吸”,树干上方全是水蒸气。秦师傅称,这个时候树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而且完全可以通过树根呼吸,不用担心会被闷死。
九成南方植物进温室
记者了解到,早在一个月前绿博园就实施了“南方植物越冬方案”,数十种名贵南方植物90%已被移进温室。5000平方米的温室已被各种植物挤得满满当当,看上去就像是座植物仓库。海南旅人蕉、国王椰子、散尾葵、贵州高山杜鹃、墨西哥狐尾椰子等全被移进了温室。“植物过冬很奢侈的。”滨江公园管理处副主任曹航南称,5℃是植物生理活动的临界线,低于5℃,植物的生理活动就会停止,因此温室温度全天保持在15℃-20℃之间。同时为了确保植物生长,温室气候还分为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干热气候四种人造室内气候,一冬下来预计空调费要30万。不过考虑到种种原因,温室暂时不向市民开放,游客只能隔着玻璃观看,但曹主任表示,元旦或春节期间,他们会开放温室。
绿化树木“刷粉”抗寒
占地28万平方米的下关区小桃园刚刚获得三星级市民广场称号,小桃园的绿化面积达13万平方米,昨天工作人员开始给大树套上白色薄膜。据介绍,早在冷空气南下前,绿化所就给加拿大海藻、铁树等引进品种穿上“外衣”,对于栽种时间不长的杜英、香樟等则用草绳裹住树干,而对于缺水的草坪,则在上午10点至下午两三点气温较高的时段浇水,不仅缓解草坪的干燥,同时也是一种保湿保温措施。
此外,工作人员还将石灰配上硫磺、盐等给树干刷白,既防冻又防虫,今年光是石灰就用掉近3吨,一个小桃园差不多用了1吨。
长江大桥1小时冻趴6辆车
昨日,石城最低温度猛降至零下4℃,而长江大桥的气温更是降到了零下8℃,刺骨的寒冷下机器也扛不住了。昨天早晨730至830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接连6辆大客车在爬坡途中抛锚,给大桥的早高峰交通添乱不少。
昨天早上8点不到,一辆与考斯特小车相碰的公交车“趴”在大桥南口的半坡上,动弹不得。车上的司机面对满车赶着上班的乘客,无奈地摊开双手说:“没料到温度这么低,一碰上去,车子都打不着!”他跳下车歪着脑袋观望,看到交警过来,像看到救星似地迎上去。交警一边通知清障车过来拖车,一边打着手势疏导交通。他皱着眉头告诉记者:“早高峰车流量原本就大,现在遇到低温,加上很多大车载重过度,一不留神擦着了就会抛锚,甚至因为爬坡,就地趴下了!今天的早高峰要大大延迟了。”果然不出交警所料,到当天上午11点,由南往北上桥的大小车辆还在排队。
长途东站少量旅客短时滞留
昨天上午,因为天气寒冷,南京长途东站班车出现因加不到合适型号柴油而导致旅客滞留事件。
昨天上午,王先生在南京长途东站购买了南京到丹阳的车票,原定1120发车。谁知到点工作人员却通知,这趟车上人已经满了,要等下一班。原来,920的班车晚点,滞留了一批旅客。工作人员说安排王先生等旅客20分钟后上车的,可王先生在寒风中等了1个小时也没上车,气得王先生把车票也撕了。他说:“我本想中午到丹阳请一个重要的朋友吃饭,现在汽车晚点,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我们在寒风中站了近一个小时,车站也没有任何说法。”与王先生一批的旅客还有黄先生。黄先生本来穿得就薄,又在寒风中冻了很久,很是生气。后来,王先生与黄先生连同一些旅客围堵了车站的班车要讨个说法。
面对此情况,长途汽车东站调度室的潘主任向记者倒起了“苦水”。潘主任说,南京到丹阳的班车是从中央门汽车总站始发的,东站只是配载,昨天气温低于0℃,班车必须加10号柴油,因为种种情况班车加油出了些问题,而之前的旅客滞留情况他不清楚,所以没能及时处理王先生等旅客的问题,给他们带来了不便。
到昨天中午1230,经车站协调,除王先生和黄先生外的旅客都已坐上晚点车出发。到昨天中午130,在潘主任的协调下,车站为王先生和黄先生办理了退票,并免费把他们送上到丹阳的汽车。
东北客大桥观光不觉冷
昨天气温突降,在大桥上指挥交通的交警冻得脸部肌肉僵硬,而在桥头堡上,竟还有一帮客人兴致勃勃地拿着照相机观光。记者顶着桥面上凛冽的寒风爬上南堡,只见这群观光客嘻嘻哈哈地搂着胳膊,趴在栏杆上远眺江心,一位江先生用浓重的东北口音跟记者聊天:“我们昨天刚从吉林过来,一早抽时间来看仰慕已久的长江大桥,这点冷,对我们来说不算啥!”其他几位同来的游客也纷纷附和。附近值勤的士兵表示,这么寒冷的天气,一大早到现在只有这一批客人光顾大桥。
保暖品天气“架势”卖得火
南京寒意渐浓,记者从玉桥、鑫桥等批发市场,以及华新、莱迪等时尚购物广场获悉,这两天保暖内衣、手套、围巾等保暖品销售极度火爆。
在玉桥市场二楼的百货区域,家家柜台上都能看到排得密密麻麻的棉毛裤、保暖内衣、围巾、帽子、袜套等,不少女孩子都在仔细选购,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老板忙得团团转。谈到这两天的生意,专门销售棉毛裤的张老板笑得合不拢嘴,他说南京的天气真是“架势”,他刚进了一大批货回来天就忽然冷下来了,双休日两天他的柜台光棉毛裤就卖了四五百条。而在莱迪购物广场的百货长廊,家家门口都挂满了帽子、围巾、棉袜子等保暖品,长廊里挤满了20来岁的女孩子,主要都是选购这些小商品。
小动物挤在屋里不出门
昨天,南京城的最低气温陡降至零下4℃,冻得红山动物园的动物们大多不敢出门活动,前来参观的游客在外面看不到动物,无奈只得往室内挤。
记者昨天在红山动物园看到,对于一下变冷的天气许多动物还不太适应。环尾狐猴可能是动物园最怕冷的,15℃以下就会不适应,几只小家伙紧紧地挤在一起相互取暖,只露出几只小脑袋。小袋鼠、小金丝猴、小山魈等可爱的动物宝宝,都紧紧地缩在“妈妈”肚子底下不愿出来。有着百兽之王称号的老虎和狮子,也显然没有完全适应这冷天气,无精打采地挤在一起取暖。熊猫虽然怕热不怕冷,但见其他“邻居”没出门,自己也躲在家里休息。
昨天,红山动物园的户外运动场几乎空空荡荡,长颈鹿在家不肯不出来,一大帮黑猩猩在馆中尽情地享受着“地热”,而像叶猴、长臂猿、狒狒等大部分动物也都躲在家里享受着锅炉的热气,游客要看只好进门了。
宠物店宠物服装卖得快
天气骤冷,不仅人身上穿的衣服多了,阿猫阿狗也穿上了御寒衣,不但社区服装店赶着为狗狗定做棉衣,一些宠物店的服装也因天冷而走俏许多。
昨天上午,女主人孙女士抱着自己心爱的狗狗“乐乐”来到来凤小区一家社区服装店,请老板为她的“乐乐”量身定做一件小棉衣。孙女士说,气温骤降“乐乐”冻得直哆嗦,连门也不敢让它出。
鼓楼一家宠物店老板告诉记者,昨天一天,相比其他宠物用品,宠物服装最好卖,一上午卖了好几套,而以往,一个月才能卖几套。“早在前两天,天气一冷时,就有一些宠物爱好者来买宠物服装了,但是今天卖得最多。”店老板表示,一般来说,长毛狗穿服装只是起到美观的作用,而短毛狗穿服装除了美观外,还具有保暖效果,因此,主人给短毛狗买宠物服装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