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12月27日消息: 城市更绿了,水系更清了,道路更宽了,住房更大了……作为沈阳市的普通市民,和5年前相比,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您一定感受得到。
据统计,“十五”期间,沈阳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规模达到433亿元,是“九五”期间城建投资的5倍,主要用于城市道路交通、生态环境、供排水、公共安全等方面。
成绩
“绿”人均拥“绿”多3倍
“十五”期间,沈阳市累计投资55亿元,植树1900万株,新增绿地69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率由2000年的21.39%提高到35.97%,绿化覆盖率达到40.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4.37平方米上升到12平方米,增加近3倍。
“宽”每年增改7条“八车道”
5年间,沈阳市新建和改造道路面积3060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8车道以上道路32条,人均道路面积由8.82平方米提高到9.03平方米,跻身“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行列;新增、更新公交车辆3250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辆由9.31标台上升到13.39标台,市民乘坐公交车辆出行比例由11%上升到18.8%。
“阔”人均居住面积增加6平方米
在建筑业方面,“十五”期间,全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225.6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了117.4%,占全市地区总产值的比重由“九五”的12%上升至14.6%;在房地产方面,投入市场商品住宅2941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17.5平方米增加到23.2平方米。
“足”城区用水普及率100%
目前,沈阳市已基本解决“三峰”供水问题,城区用水普及率达到100%;城市排水方面,新增排水管道170公里,新建和改造泵站12座,基本消除积水区域;在供气方面,改造地下燃气管网590公里,气化率达到92%;城市供电方面,220千伏电网已基本建成环城双环电网。
不足
道路、铁路“平交”严重迫切指数:★★★★
有关专家指出,沈阳市目前道路新增与改造的比例不尽合理,新增道路面积较少,随着新建城区的扩大,全市道路网密度指标有所下降,由“九五”期间的7.58公里/平方公里下降到6.53公里/平方公里。此外,城区内主干道路与铁路“平交”仍然严重。
新城区排水待改善迫切指数:★★★
目前,沈阳市新城区的排水系统还不够完善,区内泵站抽升能力不足,尚有48%的排水管道仍采用污、雨水合流制。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国内经验,城市内涝的重灾区往往是排水未成体系的新建城区。
村镇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迫切指数:★★★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虽然沈阳市正在实施“百村镇环境整治工程”五年计划,截至2004年,村镇整治数量达到255个,新建村镇道路1480公里,但与城区相比,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乡差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