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11月4日消息: 记者从10月28日~30日在湖南桃江举行的第十届中国竹子之乡联谊会暨中国竹产业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获悉,“十五”期间,全国竹业发展突飞猛进,竹资源面积、产品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竹子经营加工及综合利用研发取得重大进展,竹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成为我国林业的四大朝阳产业之一。
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显示,我国现有竹林面积484.26万公顷,比第五次清查结果增加63.18万公顷,年均增加12.6万公顷。福建、江西、浙江3省竹林面积占全国的一半,南方13个省(区)竹林面积在15万亩以上的县(市)有130多个。中西部省(区)结合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建立了一大批竹林培育示范基地。同时竹种结构得到优化,一批优良竹种得到大面积发展和开发利用,形成生态、经济竹林综合发展的新格局。
我国竹业发展为改善生态、繁荣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出口创汇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国竹业产值约450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20%以上。出口创汇约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0%。
竹子经营加工及综合利用研发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我国已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竹类研究成果50多项,在竹林培育、竹笋加工及竹子综合利用方面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近200项。“十五”期间,国家竹业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一批高科技含量的竹子新产品。竹林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全国集约经营竹林比率达40%,比200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竹子加工和竹产品利用领域不断拓展,目前我国以竹质原料加工和综合利用的产品,有十大产品系列共计千种以上。
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江泽慧在会上说,“十一五”期间,我国竹业发展将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类经营,定向培育;精深加工,拓宽市场;科技创新,强化管理;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方针,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为目标,以竹林资源培育、低产竹林改造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竹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重点,发展区域特色竹业,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产业内部外部均衡、协调、和谐发展。不断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竹产业体系。
江泽慧说,“十一五”期间我国竹产业发展要重点抓好4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自主创新,研究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二是大力培植龙头企业。根据区域经济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支持已经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形成拳头产品的竹子企业,引领行业发展。三是努力实现产业化经营。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把产供销、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逐步实现竹业产业化发展。四是加强市场化体系建设。完善市场规则,整顿市场秩序,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培育市场主体,扩大市场规模,增强企业活力,完善市场功能。加强行业引导,提供公共服务,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市场行为,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制定科学发展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积极鼓励发展协会等社会团体和竹产品经纪人队伍,为竹农提供信息、营销、技术推广等社会化服务。
中国竹产业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江泽慧为第四届理事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