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广场绿地扮靓珠江两岸(图)
2005年11月18日 10:53广州日报倪明 赖国辉 穗规宣
珠江沿线(中心城区段)景观总体规划
浙江园林网11月18日消息: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的“珠江沿线(中心城区段)景观总体规划”,近期通过审批,即将实施。在昨日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规划局副局长李萍萍表示,西起白鹅潭地区,东至琶洲东端,长约17公里,面积约24平方公里的珠江沿岸地区,将调整各区段功能布局,严格控制一线建设高层建筑,江边可一路步行向市民开放。
以公共交通为主
新建二沙岛等12个码头
珠江景观首个总体规划,依据珠江沿线中心城区段“一条黄金水道、三大景观区段,六大景观节点”的总体构想,规划建设一条公共空间轴,打造六个公共空间节点;构造以珠江及两岸景观步行带为纽带,建设开放公共、功能多样的珠江,重塑母亲河形象。
据悉,今后沿江道路将以生活性道路为主,减少机动车对滨水地区的干扰,提供轨道交通、公交线路、轮渡航线等多种模式的公共交通。滨江路将结合观光塔周边地区和琶洲的开发,向东延伸,待新滘南路等东西向道路打通后,可分流滨江东路已日趋拥挤的车流。临江大道远期规划向东与员村地区相接并延伸至东圃。
地铁1、2、3、4、8号线联系珠江南北两岸,5、6、8(局部)号线沿平行珠江岸线建设。沿江利用率高的公交站点将设置港湾式停车站,二线道路组织交通分流和布置公交枢纽站、首末站。
客货运码头和旅游码头的布局也将出现调整,中心城区的货运码头将全部迁出,除保留黄沙、西堤、省总、天字、芳村、鳌洲、海幢、堑口、纺织、大元帅府、中大、新洲12个码头外,新建北岸港湾广场、二沙岛、珠江新城、猎德、员村;南岸洲头咀、观光塔、会展中心等12个码头。
风光更旖旎
滨江东建筑至少离江边30米
未来,江边将新添更多的绿地和广场:近期天字码头将搬迁建设天字广场,大沙头货运码头也将搬迁建设港湾广场,使沿江步行带贯通。广州大桥—东圃大桥段结合滨水绿地布置多样的步行小径、广场,并在珠江制导线范围外设置亲水平台。滨江东路江边建筑至少退离江边30米远,市民可一路步行欣赏两岸旖旎风光。
为了让市民不被车流打扰,沿江路规划在北京南-天字码头段下穿,滨江路在中大北门段、新电视观光塔广场段、珠江啤酒厂段下穿。在珠江新城四大建筑与双子塔地区、琶洲会展中心地区、员村社区中心地区也将建二层或地下步行系统。
“广州将严格控制珠江两岸一线建设高层建筑,沿江建筑界面不应对珠江开敞区造成视觉压抑。”据悉,珠江沿线中心城区段南北宽度从650米到2000米不等,规划对两岸开发地块提出建议性高度控制指标:珠江沿线建筑高度一般不宜大于对应江面宽度的1/4;地标性建筑或构筑物高度一般不宜大于对应江面宽度的1/2。“我们不会绝对限制高层建筑,”李萍萍说,“为形成起伏有序的天际线,需要在关键的节点上,合理布置地标性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以新中轴线地区为最高,是珠江沿线的重要景观要素。”
整治滨水环境
8大广场绿地近期动工
近期将整治滨水环境,包括扩大洲头咀公园,整治沙面滨江地带,搬迁天字码头建设滨水景观广场,建设孙中山大元帅府前广场及江湾桥头绿地,建设大沙头港湾广场,实施二沙岛东端绿地建设,建设珠江新城中轴线,建设电视观光塔广场,启动海心沙市民广场建设等工程,将于2010年完成。
珠江规划详解
●三大景观区段
城市传统区段:(白鹅潭—海印桥)长5.2公里,在继承城市传统历史文脉的同时,将进行旧城更新,增加滨江地区公共性。
城市建成区段:(海印桥—黄埔、猎德涌)长度4.8公里,重点建设新城市轴线标志性景观,带动周边CBD地区和高品位居住社区的开发建设。
城市发展区段:(黄埔、猎德涌—琶洲段)长度8.9公里。结合会展博览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高标准、高起点启动城市新区的综合开发。景观建设将突出琶洲会展中心的核心功能,塑造城市窗口地带的标志性景观。
●六大景观节点
白鹅潭:沙面为近代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筑界面以低空间为主;洲头咀将改造发展为兼有办公、商务、居住、旅业的综合功能区;原芳村长堤地区在综合商务开发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同时,发展兼顾商业、居住、旅游等其他功能。三岸各以滨江公园、广场、步行景观带作为开放空间节点,形成一个“旧城区的江上公共活动中心”。
大海珠广场:主要景观为传统城市轴线和珠江轴线交汇形成的一个跨越珠江两岸的“大海珠广场”,形成以广场为中心,包含商贸、文化、休闲、居住、交通功能的多功能区域性中心。
港湾广场两岸
新城市中轴线沿江地区:北岸为城市CBD地区,南岸结合新电视观光塔发展高品位滨水居住社区。
会展中心两岸地区: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积聚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形成展现时代建设成就、面向未来的“城市之窗”。
长洲-新洲-鱼珠三岸地区:建设为珠江中心城区段的“东门户”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