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11月17日消息: 全国命名首批14个野生植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
11月16日,记者从区政府获悉,我区重庆三峡珍稀植物园已经正式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命名为“全国首批野生植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同时享有这一殊荣的还有北京植物园、杭州植物园、华南植物园等14家全国知名植物园。
重庆三峡珍稀植物园位于万州江南新区,建园面积1200亩,该园主要任务是迁地抢救因三峡建库而导致濒危灭绝的植物。通过6年的抢救保护工作,植物园中已形成兰花园、中华蚊母园、龙眼园、桫椤园、抢救植物展示区、名木古树区和正在建设中的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的“三峡库区濒危特有植物保护工程”。
据介绍,目前,整个重庆三峡珍稀植物园已抢救移植国家保护植物21种,特有植物231种,总计11580株;抢救移植国家保护的兰科植物40多种2000余株,抢救移植古树名木46种364株。其中被移植到植物园的植物有包括重新发现极度濒危的崖柏、川柿、野生瓶兰花等。所有被抢救植物在植物园内成活较好,目前成活率在95%以上。
有关专业人士还介绍指出,三峡库区是生物多样性富居地,储存有许多珍稀和中国特有的植物物种,是我国植物资源战略基地,抢救珍稀植物意义重大。按照总体规划,重庆三峡珍稀植物园将建成三峡库区珍稀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珍稀植物培育中心和集珍稀植物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国家一流公益性植物园。
目前,该园正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