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全国绿化模范城 东莞“创绿”四大秘笈(图)

2005年11月17日 09:04南方日报戴双城 南小渭



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是东莞建设和谐社会的又一力作。 

    浙江园林网11月17日消息: 东莞能否在全国13个接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检查团检查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检查组这三天所到之处的见闻将至关重要。不管此次结果如何,近几年来东莞在绿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东莞的绿化工作究竟是怎样取得今天这些成绩的呢?10月21日下午,市林业局副局长陈坚向记者介绍了东莞“创绿”的四大绝招。

    第一招

    铺天盖地大搞宣传


    据陈坚介绍,在东莞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过程中,他们通过媒体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动手,共同爱绿、植绿、护绿、惜绿的良好氛围。

    “创绿”办专门成立了一个宣传小组,该小组由市委宣传部、绿委办等有关人员组成,对“创绿”工作动态及时跟踪报道,保证东莞的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站每天都有“创绿”新闻报道。

    在利用媒体进行宣传的同时,“创绿办”还加强了户外广告的宣传。在全市的城巴、出租车上张贴“创绿”宣传标语7600条。同时,通过举办摄影比赛、发短信、发倡议书等形式,动员广大市民参与到“创绿”中来。

    除了靠宣传发动群众外,东莞市组织义务植树活动,增强市民绿化意识。每年植树节期间,东莞市几套班子领导和镇区主要党政负责人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建立绿化示范点和植树基地,为全市造林绿化工作树立典范。

    通过这几项措施,市民的绿化意识得到了大大提高。据悉,在今年组织开展的市民绿化意识抽样调查活动中,共派发调查问卷8万份,回收率99.95%,合格率100%,结果表明在东莞市的公民中,具有一定绿化意识的达到92%。

    第二招

    规划建绿见缝插绿


    陈坚告诉记者,东莞的绿化采取的是以点带面、以线带片、点线面结合的手法,实行规划建绿、见缝插绿、筑路辟绿、拆房建绿、园区扩绿、街道补绿、单位增绿、家庭养绿,形成了多层次的绿化格局。

    据了解,东莞市在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绿化用地的规划及实施。总的原则是新城区建设留足绿地,旧城区建设只拆不建,主要是以公园广场建设为板块,建设绿色景观。近几年,中心区内通过拆旧补绿,相继建设了一大批公园广场,新增绿地100多公顷。市区内现有公园广场107个,面积610公顷。特别是流经城市中心区的东江两岸,原来是密密麻麻的旧城区,现已建设了坝头公园、金鳌洲主题公园、滨江绿地广场等十多个公园广场,为东莞市一河两岸增添了无限风光。

    在森林生态方面,东莞市营造绿色屏障。据陈坚介绍,1998年起,东莞的国有林场开始不砍树,这不光在广东,在全国来说也是首创。1999年,镇区开始不砍树。2000年起,东莞市全面停止森林采伐。在停止砍伐的同时,东莞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以乡土阔叶树为主的混交林,先后组织实施了京九绿色长廊(东莞段)工程、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林相改造工程、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边境森林生态景观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共完成林相改造和森林景观建设14.24万亩,种植乡土阔叶树700多万株,大大丰富了东莞市森林的树种林种结构,增强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营造了有效的绿色屏障,优化了自然生态环境。

    在生活区,东莞以单位绿地为依托,构建绿色环境。陈坚告诉记者,为了鼓励各单位开展绿化工作,带动全市园林绿化的发展,东莞市绿化委员会自1997年起连续8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园林式单位评选工作,共评选园林式单位410个。今年,结合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改为开展“绿化模范村(社区)”“绿化模范小区”、“绿化模范单位”等评比表彰活动,各镇区在土地紧张的情况下,挪出大量土地建设绿地率35%以上的联办学校,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落户东莞的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不惜重金购置土地建设厂区绿地,为员工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新建住宅小区也以绿地作卖点,高标准、高规格建设小区绿地,为住户提供一个优美的人居环境。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东莞市区内居住新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旧区绿地率26%以上;学校、医院、休疗养院、公共文化设施、部队、工业企业等单位绿地率达36%以上。

    陈坚自豪地说,东莞不仅是“整山”、“绿化”,还通过这些手段,大力发展绿色休闲,使广大市民能从“创绿”中得到实惠。2003年,东莞市决定整治黄旗山、同沙、大岭山、水濂山、大屏嶂五个森林公园。目前已基本完成其中新建的三个森林公园主要进出口建设、园内路网建设、窝棚清理、景观树种套种、山体修复等工程,预计明年初大屏嶂和大岭山两大森林公园可以对外开放。今年,东莞市首期斥资5000多万元,规划建设银瓶山森林公园,总面积123.5平方公里;斥资5亿元建设绿色世界城市公园,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集休闲、观光、教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计划于明年完工。

    第三招

    注重管理维护成果


    今年以来,东莞市对照“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标准,组织各相关部门、各镇区开展绿化工作查漏补缺。“创绿办”还制订了《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任务安排表》,确定各镇区、各相关部门的整治任务。“创绿办”的督察组几乎每天深入镇区查找绿化薄弱环节,并督促落实整改。

    各镇区、各部门狠抓落实,见缝插绿,能植树的地方,补种乔灌木;不能植树的地方,摆放冠幅1.5米以上的大型绿化盆栽。据统计,今年以来东莞市绿化整改共投入5100多万元,补种了乔木14.3万株、灌木32万株,摆放大型绿化盆栽4080盆、时花8.3万盆,新增绿地428.9万平方米。全市主干道绿化以乔木为主,无缺株缺段现象。市区主要河流及铁路、公路的绿色通道建设全部达标,均建有标准防护林带。

    据陈坚介绍,东莞还特别注重加强绿化管理,维护绿化成果。东莞要求新区建设保证绿地率不低于35%,旧城地段拆迁以改建公共绿地为主,改造后的小区绿地不低于30%;城市新建、改建道路绿化用地要达到道路建设用地的20%以上。

    据了解,东莞在实现了绿化管理法制化的同时,还实现城市绿化管理专业化。东莞市实行园林绿化养护作业服务市场化、专业化,采用统一招标的方式,聘请懂技术、善经营的绿化专业队伍承包绿化养护管理。例如东莞大道、东江大道、松山湖大道等绿化样板工程,由专业队伍负责灌木修剪、绿化补苗、施肥浇水、清除杂物,以及行道树和花坛时花的补换工作。

    据统计,东莞市共有古树名木3138株,在建设新绿地、新绿景的同时,还切实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建立了一树、一照、一卡的完整档案,实行微机动态管理,并采取围栏、培土复壮、竖立保护标志牌等措施,加强对古树名木的管护。还编辑出版了《东莞市古树名木大观》画册,进一步扩大宣传,提高市民自觉爱护、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东莞市于2004年投入资金3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厚街、南城、万江等9个镇区451株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程,其他镇区的保护工程也将于今年内全面完成。

    陈坚告诉记者,通过这些措施,东莞在所有的指标方面已经达到或者是超过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标准。

    第四招

    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在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过程中,有一条很重要的规定就是要有负责绿化工作的常设机构。据介绍,2001年东莞市在精简机构、压缩人员的情况下,不仅保留市林业局和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的独立机构和人员编制,还增设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进一步加强了林业工作的力量,使自然生态管理更加到位和规范。

    今年7月,东莞市调整了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领导小组,由市长刘志庚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刘树基、副市长李小梅和梁国英任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和4个街道办事处等32个单位为成员,下设专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东莞市委、市政府分别于7月14日、9月6日和9月30日召开全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会议,各单位和各镇区也相继成立创建绿化模范城市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制订方案,召开会议部署落实各项创建任务。市政府与各有关单位、镇区签订了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责任书,各镇区也与居委会、村委会签订了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

    在资金投入方面,东莞市各级政府严格执行造林绿化投入资金不低于当地财政支出1%的要求,每年都确保造林绿化建设资金的投入。据统计,近几年,市财政对造林绿化资金的年度投入平均达到2亿元以上。2004年市财政仅投入建设森林公园的资金就高达5.5亿元,各级政府投入造林绿化的资金达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