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城市绿化向空间要效益

2005年10月24日 10:37中国绿色时报彭镇华

    浙江园林网10月24日消息: 城市森林建设在我国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如何搞好中国的城市森林建设,以林网化—水网化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念为指导,实现从注重视觉效果为主向视觉与生态功能兼顾观念的转变,从注重绿化建设用地面积的提高向提高土地空间利用效率的转变,从集中在建成区的内部绿化美化向建立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非常重要。

    针对中国城市地区土地资源紧张,城市周边地区森林资源少和森林质量不高,近郊地区水体、土壤污染严重等实际情况提出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总体理念,经过几年来的应用表明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城市市情的。特别是对于土地资源紧缺、城市用地矛盾突出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能够利用较少的土地通过整体效益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城市绿化空间的利用问题。

    充分发挥乔木生态功能

    城市绿化必须强调以树木、森林为主体。根据我们这些年来在上海、江苏、安徽等城市森林建设中的调查研究结果,单株、单行、带状、小块状乔木林,其树冠、林冠边缘效应较大,有较好的生态功能。同时也不能忽视单株树木的作用,许多树木能够形成庞大的树冠,覆盖的地面使其占有树盘面积的若干倍,在城市里有独木成林的效果,其生态功能是在林内所无法比拟的。中国树种资源非常丰富,只要我们转变以外来树种占有、单纯注重所谓视觉效果的观念,在这方面有巨大优势。20米左右的高大乔木可以使一些五层楼以下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改善居住环境的效果显而易见。

    树木要少截干多整枝

    城镇森林建设中,树体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应截干,以充分利用城市地上空间。主要造林树种法桐和香樟的截干高度在2米左右,由此而形成树冠正好处于人的视野中,造成了城市空间不协调,抗雪压、风折能力极差,生态效益不高。此外,过低的树冠还不利于人群活动区域的空气流通和扩散,加剧了人口密集区的空气污染。如果能把某些地上电线转到地下,那么树体完全可以不截干,用修枝的方法提高树木的枝下高,形成自然冠形,除美观外,还可以缓解由于空气的流通不畅而造成的空气质量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树冠过低给商店、经营场所门面造成的遮挡,且有利于车辆通行。

    利用速生树种较快占领空间

    速生树种如杨树、泡桐等一般大苗造林后3年~4年就可形成15米~20米高大结构,能够迅速地占领空间,较快地发挥遮荫、滞尘、降温、增湿等方面的生态功能。为了早见绿色效果,尽快发挥城市森林的生态环境作用,适当选择一些优良的速生乔木树种与目的树种混栽,既可早日形成以乔木为主的城镇空间绿色景观,又能保证城市森林的持续更新。

    形成合理的城市森林结构

    森林之所以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森林具有混交复层结构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目前,我国城市绿化空间层次简化的现象十分突出,典型森林所具有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植物等多层次森林结构被简化为单一的纯林、灌木、草坪等几种简单模式。建设以高大乔木为主体,乔、灌、草、藤复层结构的近自然城市森林,使林地不同高度都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林地“填充”的质量,有可能实现占用较少土地,充分发挥空间边缘效应,达到最大的覆盖范围。

    增加攀缘植物的绿化比重

    攀缘植物有较强的适应性、耐旱性和吸附攀缘能力。爬山虎、葛藤、凌霄等是城市绿化、桥梁美化、道路护坡绿化用的主要攀缘植物,具有极佳的绿化美化环境的能力。有关研究表明:爬山虎夏季能降低外墙面平均温度3.79℃,降低室内温度1.6℃~2.6℃,增大室内平均相对湿度5.25%。测试表明,有绿墙面比光墙减少50%的辐射热。街道两侧都有墙面绿化的临街室内,可减噪1分贝~2分贝。因此,垂直绿化能最有效地利用城镇有限的绿化空间,最大限度地绿化美化优化环境,在未来的城镇森林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作者为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此文是他在南京首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色论坛上演讲的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