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春弘丰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多昭在自家新改造的珍珠油杏园子里忙碌着。“以前守着林子愁出路,现在林地能入股、能贷款,我经营合作社,既照顾家里又能赚钱,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吴多昭说。
这份喜悦,源自山丹县系统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效盘活集体林草资源,实现生态受保护、产业增效益、群众得实惠的共赢局面。
“过去由于林权登记测绘精度较低、档案收集不完整等一系列问题,一地多主、产权不清等现象普遍。”“我家分了20亩林地,光是巡护一次就要大半天,更别说管护和经营了。”“之前想用林权证抵押贷款扩大养殖规模,银行说评估难、监管难,跑了三趟都没办下来。”……山丹县组建县、乡(镇)、村三级工作专班,设立林改办公室,深入了解村民、经营者的困扰,针对产权不清、经营分散、融资困难等难题,统筹协调改革工作。
山丹县创新建立“林改+”部门协同机制,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林草部门主抓业务,各乡镇压实属地责任,形成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同时,聘请第三方测绘机构,综合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GPS及RTK等技术实地勘界,将原林权数据与“国土三调”等成果套合比对,重点解决权属重叠、登记信息错误、面积不符等问题。
“在‘影像比对+实地勘测+四方确认’的工作机制下,我们已完成全县8个乡镇36个村资源调查,发放不动产权证286宗,调解林权纠纷79起,调处成功率100%。”山丹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祁克博介绍。
通过改革,陈户镇山湾村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产业模式,依托现有林地资源,由村集体入股合作社,打造经营集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石城门休闲园,有效解决了分山到户后林地碎片化、经营效益低的问题。
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山丹县把发展林草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林农增收的重要抓手。构建“林业+”复合发展体系,倡导发展以林下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为主的绿色产业。同时,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推出“林碳汇预期收益权+林权”质押贷款,有效盘活林草碳汇资源资产。
“我们正在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把零散林地聚起来。”祁克博说。目前,全县已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2个,经营林地面积40亩。今年已完成林权抵押贷款1笔,贷款金额300万元。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