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森林可持续经营:开创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协同发展新局面

2025年11月17日 10:19中国绿色时报刘晓勇

赣鄱大地,万木葱茏。从赣南的连绵丘陵到赣北的崇山峻岭,1.55亿亩森林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这片浩瀚林海,蕴藏着发展的无限潜能,展现着蓬勃的绿色活力,是江西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指出,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江西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科学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高位推动绘蓝图

2023年,中央出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把江西纳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国家林草局把江西纳入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重点省,试点任务面积23.04万亩,涉及信丰县等19个县(市、区)41个试点单位,试点任务面积和单位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江西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林长制为统领,整合力量形成“组合拳”。把森林可持续经营融入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重大部署,写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方案》,赋予强大的政策动能。

江西省连续3年1号省级总林长令都把推进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重点省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林长制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机制。同时,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全省林业工作重点,明确目标责任和任务清单。

江西省林业局构建“一处室+两中心”高效协作模式,由资源处牵头统筹,资源保护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林业监测中心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服务,并成立省、市、县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实现职能协同、信息共享、精准施策,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整体推进。

制度保障强驱动

江西牢牢抓住规划引领这个“牛鼻子”,相继出台全省森林经营规划、提升林质林相林效规划、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指南、森林抚育实施细则、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工作方案等,系统谋划推进全省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

特别是在深化集体林改中,一系列制度供给跑出“江西速度”,出台深化林木采伐“放管服”改革十项便民举措、公益林合理经营利用工作指引(试行)、集体人工商品林采伐告知承诺制审批指南、林木采伐按面积审批指南、简明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模版等森林可持续经营有关林木采伐等配套政策,林区群众纷纷拍手叫好。

组建由30位专家构成的省级科技支撑专家库,深化与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协作,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压实市县林业局和试点单位责任,通过“定期调度+不定期督导+年度检查”机制,对落地上图、作业设计、山场施工和样地监测等严格把关,全过程质量监管。

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累计培训基层人员达1.8万人次。依托“江西林技通”平台举办9期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大讲堂,全网点击量近715万人次,邀请国家林草局权威专家为全省千余名森林经营工作者授课。

创新模式作示范

江西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

立足不同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探索出20余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其中12种模式入选《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汇编》,成为可供全国借鉴的“教科书式”案例。这些森林高效经营模式,涵盖了不同树种、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经营目标,示范带动效应良好,成为全省森林可持续经营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永丰县通过间杉育阔模式,在人工杉木林中逐步引入阔叶树种,促进林分向复层异龄林转变,提升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信丰县通过间阔壮阔模式,对天然次生阔叶林实施选择性抚育,保留优质母树,增强自然更新能力,实现多功能可持续利用。崇义县通过间杉替阔模式,渐进式择伐替换,构建杉木与楠木混交的复层林结构,兼顾用材生产与生态功能。这些模式的精准应用,让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增强。

抚州市创新推出的“人工杉木林+岗梅”“杉木大径材培育+草珊瑚”等立体经营模式,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良性循环。

实践经验表明,只要机制得当、路径清晰,完全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增值、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多赢局面。

绿富同兴促发展

江西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这把“金钥匙”,把生态优势逐渐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3年来,全省落实森林可持续经营面积171.04万亩,其中森林抚育128.84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13.0万亩、促进森林更新29.2万亩,位居全国前列。根据2023年试点任务监测结果显示,项目实施综合效益显著。

提升森林质量。经过科学的抚育改造,森林蓄积量已由134.52万立方米增至152.86万立方米,森林碳储量从56.50万吨增至64.20万吨。安福县明月山林场通过针阔混交,亩均蓄积量由6.5立方米增至9.3立方米;永丰县官山林场杉木套种楠木后,林分生产力提高了30%—45%。目前,全省森林蓄积量达7.6亿立方米,乔木林平均每亩蓄积量达5.99立方米。

推动产业发展。在深化集体林改中,提出“一县一业一品”发展战略,以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等项目为依托,每个重点林业县打造森林可持续经营产业示范带,以培育大径级用材林、珍贵用材林、速生丰产林等为主要方向,推动形成“二产带一产联三产”的融合发展新格局。目前,全省正在建设的98条产业示范带将在赣鄱大地串联成型。同时,场村共建、股份合作、林地收储、托管经营等技术服务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创新性解决了单家独户怎么办的问题。截至2024年底,流转集体林权达169.8万亩,培育林业规模经营主体5015个,涉及林地面积超过1418万亩,初步形成了多元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安远县依托百里产业示范带,发展岗梅、草珊瑚等林下中药材种植,同步打造森林食品加工集群和森林康养小镇,实现“林上有景、林中有产、林下有金”。信丰县以“定山场、定人员、定模式、定目标”为抓手,建立专家联系机制,打造多个“信丰样板”,实现“树种珍贵化、木材大径化、结构复层化、经营持续化”的现代化目标。

农户在林下收集灵芝

带动群众致富。试点项目带动相关单位综合收益达4912万元,其中,木材收益4885万元、林下经济收益105万元、剩余物综合利用收益231万元,带动2.06万人就业,增加了8716万元劳务收入。广昌县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后,为林下食用菌、森林药材腾出发展空间,林下经济种植面积16.1万亩,年综合产值6.2亿元;崇义县创新多功能森林经营模式,林地产出率提高2—3倍,森林碳汇风生水起,每年实现经济收入约2500万元。

面向未来,江西将锚定“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定位,继续坚持系统思维、制度创新和科技引领,全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扩面提质,力争到2030年建成一批国家级示范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西经验”。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