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红河源(南华段)礼社江是与金沙江、绿汁江并存的典型干热河谷地带,沿岸干旱少雨,林分质量不高,生态功能脆弱。
在云南省林草局的大力支持下,楚雄州成功获批红河源(南华段)2025年省级国土绿化示范项目,总建设规模11.8万亩,于2025年7月26日正式启动,分2个年度实施。截至目前,已完成5.29万亩营造林任务,3.7万亩转入森林抚育实施阶段,预计12月底全面完成年度任务,占总建设规模的76%。
靶向施策,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以精准实施示范项目、确保项目成效为根本,楚雄州林草局、南华县政府联合成立省级国土绿化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明确州县工作职责,聘请专业设计队伍深入项目实施区域,通过小班现地调查科学划定项目用地,制定实施工作方案,将项目区划分为6个标段,结合标段实际依法依规开展项目作业设计、工程招投标等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融会贯通,推广应用典型成功经验。结合礼社江沿岸光照强、热量高,水热组合失衡、生态修复困难等特点,推广应用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等高线带状撩壕整地”“覆膜技术”等造林成功经验,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截留降雨。同时,在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和退化林修复项目中推广使用云南松、清香木、麻栎等11个乡土树种以及当地引种成功、抗旱力强、生长稳定的印度黄檀、“台湾相思树”等树种进行株间或行间混交,提升项目工程质量。
全域修复,因地制宜提升生态功能。以构建更为健康稳定的礼社江干热河谷生态系统为目的,将沿岸6个乡镇全部纳入本次示范项目,针对次生天然林退化严重、林分质量不高、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情况,坚持源头修复、全域修复、科学修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改则改、宜补则补”,在6个标段项目实施中将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原生植被作为硬性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营造林措施大规模实施国土绿化,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
统筹调度,形成合力推进国土绿化。以楚雄州优质母树林及采种基地林木良种、林草科技支撑部门为依托,提升林木良种使用率。注重应用新知识、新科技突破干热河谷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技术壁垒;统筹调度,楚雄州林草局、南华县林草局、项目实施乡镇及技术、施工、监理单位紧密配合、各司其职,紧盯目标任务,倒排工期,围绕整地质量关、苗木质量关、种植质量关及施工档案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施工机械调配、施工人员配置进行重点监督指导,形成技术指导、规范施工、监理监督等各环节工作合力。
楚雄州红河源(南华段)2025年度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对提升红河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和增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高效优质实施项目,必将极大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生态承载能力,在推进打造流域绿色发展、生态价值转换典型示范区的同时,也必将通过项目引领和辐射带动,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干热河谷生态修复示范样板,为干热河谷生态建设、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积累丰富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