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群山绵亘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处绿意盎然,温暖的阳光透过树梢洒落在地上,冰沟资源管护站的一条羊肠小道上,一道坚毅而略显佝偻的身影由远而近,他就是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祁连自然保护站冰沟资源管护站站长王玉武。
王玉武(左)在日常巡护
与绿树为伍,以大山为伴,今年56岁的王玉武,正开启他一天的日常工作——徒步巡山护林。在护林工作第一线,王玉武已坚守35年。2024年7月,他被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深入林区严防死守
“儿子,你从军人到护林员,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带着父母的叮嘱,1990年退伍的王玉武回到家乡,一头扎进了祁连山浩瀚林海,踏上了护林护绿的新征程。
每天清晨,他带着一壶清水、一张饼子、一条毛巾,爬山穿沟、巡山查林。路不好走,摩托车上不去,许多路程要靠双脚走,一天最少得走10多公里,常常累得满身是汗。巡护过程中,划伤、摔伤、蚊虫叮咬,对他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晚上回来,趴在昏暗的灯光下,巡护了哪些区域、树木有啥变化、发现了什么新奇事物,他都要详细记录下来,提升自己业务本领。
早年间,偷盗砍伐泛滥,一些不法之徒常常采取声东击西、雨天行动、连夜进行偷盗等不法手段,为一点蝇头小利铤而走险。王玉武则时时绷紧护林之弦,对守护森林做到了然于胸:哪个地方住着几户人家,哪里长着几棵老树,哪里有一股山泉,哪里山大沟深,这些都早已铭刻在了他心里。管护区群众称王玉武为这片山林的“活地图”。凭借这些绝活,每一次都能让不法之徒在他手上栽得心服口服。
2014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王玉武被任命为冰沟资源管护站站长。
“以前护林站的条件十分简陋,不少年轻人待上一两年就耐不住寂寞走了。”祁连自然保护站前任站长任发生说,王玉武却坚守了下来。冰沟、旦马、细水等7个管护站都待过,一干就是30多年,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祁连山。耐得住寂寞,是他身上最大的闪光点。
冰沟资源管护站管护面积6.73万亩,森林植被丰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护林防火任务十分繁重。早期管护站条件艰苦,房屋破败简陋,宿舍里连电都没有,晚上只能点蜡烛。艰苦、寂寞、孤独、危险,这是王玉武日常工作的常态,节假日加班加点也是家常便饭。多年来,王玉武带着使命和责任,走遍了林区的山山水水,也见证了自然保护站的发展变迁。
“把住路、守住山、看住人、盯住坟,严防死守,坚决筑牢森林防火安全线。”每到防火期,王玉武都要深入重点区域防火执勤、设点检查、收缴火种、散发传单、携装巡护、处置突发事件,半月、一月不回家是常事。辖区的村民常常笑称:“王站长,站上宣传森林草原防火,又是喇叭、又是嗓音、又是传单,群众耳朵里都听出老茧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走进冰沟、旦马、细水、大水等资源管护片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坡坡生机勃勃的山草绿地、一片片孕育希望的莽莽林地、一只只上蹿下跳的小动物,到处郁郁葱葱、蓬勃盎然,无处不展现着大自然最原始的灵秀与辽阔。
与时俱进搞好传帮带
“护林是一份穿山岭、钻密林的艰苦守护工作,巡山、防火,每一项都责任重大,需要耐住寂寞、吃得起苦、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祁连自然保护站站长王芝义说。
这些年,王玉武以身作则,作出了榜样,付出了艰辛,也带出了一支叫得响的“林业铁军”。
“护林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十分复杂的工作。”王玉武一直这样认为。
这些年,王玉武对辖区内的地形地貌、林班坐落、权属来历、树种分布、立木数量等森林资源了如指掌,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带动了年轻护林员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成为其他管护站护林员学习的模范。在他工作过的每个管护站,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火情和安全事故,也没有过大面积的病虫害事故。
冰沟河森林公园建在冰沟资源管护站区域内。近年来,当地政府、林业部门因地制宜,持续不断护绿、增绿、用绿、活绿,不断探索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冰沟河森林公园知名度越来越高,游客越来越多,有时一天多达上千人,给森林草原防火和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和更高要求。特别是旅游旺季,王玉武更是不敢有丝毫马虎,每天带领管护人员全天候不间断巡护,身影遍布沟沟岔岔、深山密林,遇到倾盆大雨,有时不得不在山上牧羊人简陋的帐房避雨过夜。
如今条件好了,巡山护林用上了先进装备,尤其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管护站借助科技力量,通过视频监控、手机巡护终端、语音播报、增设防火检查点及加强林区巡逻等“技防+人防+物防”模式,对森林草原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监控,切实筑牢森林草原防护网。
为进一步提升工作本领,年逾半百的王玉武仍在不断学习,带领管护站一班人加强业务学习,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以致用,尽快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努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更精、责任心更强的护绿队伍。
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初心
为了守护好祁连山这片天然林区,30多年来,王玉武或步行、或骑马、或骑摩托,穿行在沟沟壑壑、苍松翠柏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让他难忘,更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情感。
“一日从军,终生是兵”。这些年,王玉武始终保持着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本色依旧,初心不改。由于护林工作的特殊性,尤其森林草原防火重点时段,保护站要求必须全员在岗。王玉武的妻子黄淑梅常年患病,身为丈夫的他很少在家陪伴,妻子没有半句怨言,十分理解他的工作,还开玩笑地说:“老王的家就是护林站,家人就是他管护的那片林子。”
“这些年,对家人的亏欠最大。”说到此处,王玉武的眼里湿润了。
35年的时间,对于这片森林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对于守护这片森林的王玉武来说,平凡的前行之路,写满了不平凡的故事。“工作很辛苦,但我不后悔,林海就是我的家,保护好林海就是保护好我的家。”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这片林区,王玉武就像一棵松树,深深扎根在这片浩瀚林海之中,为他所从事的绿色事业初心不改,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