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四面山禁伐40年铸就“两山”典范

2025年09月02日 09:57中国绿色时报侯建华

先于全国实施天然林禁伐政策13年,40年来,重庆江津四面山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转型发展,森林覆盖率提升至99.95%,林木蓄积量达202.38万立方米,负氧离子浓度稳定在每立方厘米2.9万个,水质常年保持Ⅰ类标准。在生态持续向好的同时,旅游接待量从1985年的1145人次增长至2024年的259.89万余人次,年综合收入突破15亿元。

今年8月,在禁伐实施40周年之际,四面山交出一份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优异答卷。其成功实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印证,也为重庆乃至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范例。

超前禁伐敢为先

40多年前,四面山的森林资源主要是由四面山林区采育场和四面山森林经营所联合管理,当地称“一场一所”。

在计划经济时期,“一场一所”按国家计划伐木、育苗,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林产品。1949—1985年,江津为“江八县”供应木材52万立方米,新中国首条铁路——成渝铁路建设中,江津提供了57612根用材,养活了1000多名林业职工。

然而,随着采伐的持续,四面山林区资源日渐枯竭,是否停伐逐渐成为摆在桌面上的问题。一方面,若停伐,林业职工的生计难以保障;另一方面,重庆市主管部门已多次强调不能再过度砍伐,要逐年降低砍伐量。1985年8月,时任江津县委书记辜文兴带队考察后,召开现场会作出决定:停止砍伐树木,封山育林,大力开发四面山旅游事业,并将其作为振兴江津南部山区经济的重要战略措施。

“四面山先于全国实施禁伐政策13年,充分体现了时任各级领导的远见卓识,也为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提供了先行经验和示范案例。”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汪树祥说。20世纪80年代,我国森林资源因商业性采伐、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活动遭到严重破坏,国有林场、林业行业普遍面临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困境”,生态问题频发。1998年特大洪水后,国家决定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转变林业发展思路。四面山的超前禁伐,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论证实施提供了宝贵先行经验。 

系统改革促转型

“当时工人很迷茫,我先后多次带队到一线对工人进行疏导和分流,并于1987年正式开始组建旅游班子。”时任县委书记辜文兴回忆。

四面山实施禁伐后,江津县委县政府围绕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开启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从1988年至2005年,经过多轮撤并,四面山成立了四面山管理委员会。此后,四面山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06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4年被列为重庆首批市级旅游度假区,2015年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如今,四面山片区形成了由四面山管委会统筹,中山镇、四面山镇、四屏镇、四面山文旅公司协同运营管理的模式。各方坚持“一盘棋”思想,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5.6万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5.4万亩,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四面山也逐步成为集生态屏障、康养度假、农文旅商于一体的高品质生活新高地,先后获得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等多项荣誉。

汪树祥表示,重庆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全市国有林场改革,目前全市共保留69个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达到540万亩,依托国有林场建立了100余个自然保护地。四面山森林资源服务中心作为四面山国有林资源的保护管理经营单位,历经多年发展,成为重庆国有林场改革转型发展的典型代表,被评为“全国十佳林场”,为国有林场改革转型提供了实践样板。

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

四面山管委会和四面山森林资源服务中心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资源管护、旅游发展、品牌打造等方面发力,成效显著。

在资源管护方面,相继建成“123+”智慧林场管理平台,组建指挥中心和信息中心,成立四面山应急救援中心,实现了49年无重大火情;常态化监测野生动物,记录珍稀野生动物30余种,建成重庆首个鸟类环志监测站;系统开展物种普查,描述发表9个植物新种,发现5个蛾类新种。

在旅游发展方面,打通103公里景区道路,打造“四横”“四纵”的路网结构;引进22个重点项目,推动特色民宿集群建设,引进20余家特色精品民宿,推进10余家农家乐提档升级;引进50余项休闲项目,丰富了旅游体验。

在品牌打造上,首创电视专题片营销模式,连续举办18届“七夕”东方爱情节,举办全国滑翔伞邀请赛等近100场次赛事活动,累计引流328.7万人次,网络曝光量超10亿次,带动周边2170户商家、300余家民宿农家乐、上万村民共同参与。此外,四面山“1314”爱情环线,串联中山古镇、爱情天梯、望乡台瀑布等爱情元素景点,成为知名“打卡”地。

2024年,四面山片区旅游接待人数为259.89万人次,同比增长10.61%;旅游综合收入15.59亿元,同比增加10.63%。

“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保护。四面山的禁伐之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汪树祥说,40年来,从“伐木经济”到“生态经济”,从砍树人变护林人,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利用,四面山坚定走在林草兴、生态兴、文明兴的道路上;从主动“刀斧入库”到全域“草木含情”,从“向森林索取”到“为生态赋能”,四面山用实践证明,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民生福祉,厚植生态优势方能筑牢发展根基。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