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之王”与“雪豹之都”

2025年03月31日 10:27青海日报

横亘于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是一片冷峻、凝重而庄严的高地。自从这片高寒的土地被称为“地球第三极”,成为千山之宗、万水之源,成为生灵万物的故乡,人类就赋予它一个神圣而高远的称谓——雪域。

  令人肃然的雪山冰川,令人生畏的海拔高度,令人景仰的精神气象,令人惊叹的生命传奇,使无数人对这片雪域高原充满了敬畏和向往。

  作为青藏高原的旗舰动物,雪豹格外令人瞩目,关注雪豹的身影,我们看到,人类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理念,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归和提升……

昂赛大峡谷的雪豹。玉树州委宣传部供图 

  雪豹,何以成为“雪山之王”

  雪豹,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种身体健硕而性情孤傲的猫科动物。《山海经·北山经》中记载:“石者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山海经》中描述的神兽“孟极”就是雪豹。

  然而,在被野生动物学家的摄影机记录下来之前,雪豹一度如同一道雪山魅影,让生物学家可望而不可及。

  雪豹,被誉为“雪山之王”可不是徒有虚名。它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海拔2000米至6000米的高山裸岩、草甸等地区,是地球上分布在海拔最高处的食肉目动物。在那高耸入云的雪山之上,雪豹独自穿梭在悬崖峭壁之间,宛如一个神秘的隐居者。雪豹是夜行性动物,多在晨昏活动,喜欢独来独往。在这片寂静的高山世界里,雪豹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感官和卓越的捕猎技巧生存着。

  雪豹的食物来源主要以捕食山羊、岩羊、斑羚等各种高山动物为主。它就像一位耐心的猎手,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出现。一旦时机成熟,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这种独特的捕猎方式,既展现了雪豹的智慧,也体现了它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的生存能力。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的影响,雪豹的栖息地不断缩小。雪山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导致雪豹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同时,气候变暖也使得一些高山动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数量减少,雪豹的食物链时断时续。

  雪豹的存在,对于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是食物链中的顶级掠食者,控制着食草动物的数量,维持着生态平衡。同时,雪豹也是大自然的象征,它的美丽和神秘,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为救助的雪豹做体检。西宁野生动物园供图

  北京大学动物学博士李娟,从2000年起,从事三江源地区雪豹的科研与保护工作。她所在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已经在青海囊谦、治多与杂多等县设立了雪豹保护项目点。这片山地交错分布的石山和草甸为岩羊和雪豹提供了极好的栖息环境。

  李娟说,这些年,我从研究雪豹这一个物种开始,窥见了整个青藏高原物种及其保护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很幸运,能有机会去一个那样人迹罕至的地方,深入地研究一个物种,它的种群、它的生态、它和当地人的关系。这段经历让我思考城市、当地牧民、雪豹还有跟它同域分布的物种之间的关系,它促使我现在继续去研究城市化、农牧业和生物多样性间的关系,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我们可以发现,维护整个生态系统健康,保护各区域的雪豹家园势在必行,一个崇尚自然、重视生态保护的时代已经到来。

西宁野生动物园工作人员为小朋友讲解雪豹相关知识。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雪豹进村:文学、电影与版画的同题叙事

  这些年,青藏高原上的雪豹下高山、进村落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和网络,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一些作家、画家和导演,根据一条条雪豹进村的线索,紧随雪豹留下的足迹,走乡串户,了解真相,创作出了难得的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但和雪豹出没村落的频次一样,为数并不是很多!

  祁建青,一位出生青海、扎根高原一辈子的军旅作家,身上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乡土情结。祁建青是在用一片真心崇拜着关注着年轻而古老的高原,他像牦牛钟情草原、雪豹迷恋雪山一样,对这里的山山水水、草木禽兽既熟悉又钟爱。而其生态散文力作《雪豹入村记》中冷峻、沉着的描述,十分精彩:

  雪线上雪藏时久,雪豹要下山一趟。

  “雪藏”一词,契合了雪域物质界视域之所见——对面达坂山,率先发现端倪:一头雪豹,起初沿峭壁陡坡走走停停踅摸而下,之后便没了踪影。山底外多河汊,沙柳黑刺灌木丛丛,偶见那一条花尾巴尖儿,没错,就是它。绣服锦衣,晓行昼伏,达坂山,惊呆了。

  ……

  豹的行进速度可谓飞快。不一时辰,便飘然来到西滩乡西马厂村。昔日的养马之地,曾经绿草如茵,马儿撒野地跑。豹慕名而来,欲走个亲、访个友,还是寻吃找喝?或者是漫无目的一游,再溜达一会儿,即可悄悄反身转回去,一如它悄悄地来。

  雪豹莅临,村庄作何反应?冥冥中村庄派出了使者——晨曦里,一位早起的村民探头张望,犹如约好,豹就静候在那儿,四目对接一时惊悸!确实,这并不是豹与人想要的。

  缜密的独行,局促,窘迫,藏是藏不下去了。以纯洁白雪冠名的豹,体态雍容,毛色富丽,名声高贵,索性你翘起那条又粗又长的无与伦比的大花尾,让世界美美欣赏看个够,就好了。

  我运气好,遇热心村民引路。转弯抹角至现场,勘察该位置,僻背而草木丛生,围墙圈起,藏身果然最佳。时隔仅日余,那气味儿残留,和那花纹身影似乎还在。“第一现场”,豹初来乍到的打尖儿客栈,我得知本人乃第一个探访者,好生荣幸。

  外围地势空旷平坦,水到渠成的“雪豹通道”由此横穿。太平坦空阔了,变故的节点显然出在这里。天色要大亮,一切将完全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该多危险?豹的心情,我一下读懂了(注意我说的是昨儿个,不是现在)。

  雪豹进村,序幕拉开。雪豹有故事。

  无独有偶。2024年4月,青海本土导演万玛才旦的电影《雪豹》上映,堪称又是一部影视界原生态的“雪豹进村记”!

  电影《雪豹》的叙事,源起于一个青海涉藏地区牧民家里发生的真实事件。在海拔四千米的草原深处,一只雪豹偷偷潜入牧民金巴家中,一夜之间,依次咬死了九只羯羊。次日清晨,牧民金巴一看到惨状,就把雪豹围困在羊圈里,不让它出逃。他试图要以豹命偿羊命!

  电影围绕“人与兽、人与自然”的话题展开,思考隐藏在生活中的生存与敬畏、功利与冲突、自然与法则。影片营造出青藏高原上原生态式的生活方式与特有的氛围,用略显粗粝的质感为观众呈现一个丰富的、多层次、多维度的高原世界。《雪豹》的独特在于,它不仅建构了一个客观的世界,还借用雪豹喇嘛和雪豹的情感建构了一个超现实世界,在彩色影像与黑白幻境的切换中,完成了人性与兽性、救赎与报恩、信仰与灵性的对话。

  影片的结尾,主人公金巴在大家的说服下,在老父亲严厉的呵斥下,很不情愿地打开了羊圈门。被围困一天一夜的雪豹在惊愕之下,并不急于出逃,而是小心翼翼地靠近三位人物,用脸颊依次蹭着他们的皮袄和长靴,似乎在进行忏悔,乞求人类宽恕,然后,头也不回地消失在茫茫雪原之中……

  影片《雪豹》的拍摄,一下子触动了雪域版画家阿太(张洪春)的心。在西宁城南的艺术工作室,阿太对笔者说:“三江之源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多年生活创作的地方。而雪豹,就是我时常关注的雪域精灵之一。”

西宁市观门街小学的学生用刻刀刻画出心中的雪豹形象。李娜 魏雅琪 摄

  版画,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刀法、墨色和构图,记录着岁月的变迁,抒发着艺术家的情感。阿太的创作灵感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雪域精灵——雪豹游走在牧场和村落高地的身影时时在脑海里闪现。他临时决定,放下手头的创作,在短时间内创作一组关于雪豹的系列版画!

  阿太这一创作计划的实施,使雪豹的形象在黑白分明的版画上一跃而出!雪豹那矫健的身姿、纯净的眼神以及母子情深的生活场景都定格在了那构思缜密、黑白分明、线条流畅的版画框里,八幅系列作品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一气呵成……

  谁也不会想到,就是版画家阿太这个临时的创作决定,让他填补了国内版画界雪豹系列主题画的空白!

  系列版画《雪豹》与电影《雪豹》几乎同年亮相,雪山大地,双璧辉映。

在西宁,随处可见雪豹的形象。陆广涛 摄

  “雪豹之都”,一座城市的美好寄托

  西宁,这座青藏高原上的第一大都市,因为与雪豹有缘,成了一次次救助雪豹,让雪豹起死回生的温暖之地,成了理想中的“雪豹之都”!

  长诗《我,雪豹……》诞生在这里;

  系列版画《雪豹》在这里脱颖而出;

  2023年10月,青藏高原雪豹保护研讨会暨青藏高原雪豹保护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宁召开。会议以“守护雪豹同道同行”为主题,通过青藏高原雪豹保护联盟成立大会、研讨会主会议和三个分会探索创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协作新机制、新模式。

  而西宁野生动物园,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目前唯一的雪豹繁育基地,被国家林草局批准为青藏高原雪豹繁育研究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该园早在1984年就在国内首先实现了雪豹的人工繁育成活。目前,国内公开饲养展出的雪豹不足20只,其中12只在西宁野生动物园,现存的3只人工繁育雪豹也均在这里出生并生活,西宁野生动物园拥有国内唯一的雪豹人工繁育种群。

  曾担任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的齐新章,被誉为“雪豹呵护人”。

  2012年,西宁野生动物园人工繁育一对雪豹双胞胎“成成”“果果”;2016年人工繁育雌性雪豹“傲雪公主”;2019年再次成功繁殖雪豹姊妹——“水墨”和“油画”。

  齐新章说,如果要选择一种野生动物作为城市的形象代言者,它应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能从这一类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研究中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引领作用。而雪豹充当西宁的形象代言者,当之无愧!

雪豹形象标识(LOGO)。

  2024年9月2日,西宁“雪豹之都”形象标识和“雪豹之都”城市IP形象正式发布。

  “雪豹之都”形象标识以西宁的首字拼音“X”结合汉字“西”字为设计基础,融合了雪豹、高原、西宁等元素,充分体现“雪豹之都”品牌的基本内涵、典型特征和文化精髓。

  西宁“雪豹之都”城市IP形象——宁萌,设计灵感来源于雪豹自然形态和生态习性,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用圆润流畅的线条勾勒,赋予亲近可爱的视觉效果。色彩运用上,以雪豹自然的白色为主色调,搭配灰色斑点,脸颊处一抹淡淡的粉色,增添了温暖和亲近感。形态设计上,“宁萌”的一只前爪轻轻抬起,仿佛在邀请全国各地的朋友来西宁做客。

  “宁萌”的形态设计不仅展现了雪豹的温顺友善,也表达出西宁的开放与包容,展现了西宁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良好精神风貌。

  如今,走在西宁的大街小巷,你看到最多的野生动物形象元素是什么?答案也是一目了然:雪豹!

  2024年9月,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播出《活力高原——“豹”走西宁》,节目以雪豹为主线,由西宁的四位文旅推荐官带来一场沉浸式的“豹”走西宁大体验。

  雪豹与城市,相伴而存;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雪豹之都,由此完成了人类给予雪域精灵——雪豹最美好的寄托!

  高原横亘,雪峰连绵,精灵游弋,物竞天择。这片高寒的雪域,对所有的物种,都一视同仁。人类与雪豹和睦相处的道路,如同它钟爱的岩石峭壁一样冷峻而崎岖。而雪豹的未来,也会像喜马拉雅峰顶的霞光一样,瑰丽而奇幻,宏阔而辽远……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