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重庆造”探测器30秒内可探明林下地表火情

2025年03月31日 10:25新重庆-重庆日报黄光红

在没有通讯信号的森林里,无需电源供电,探测器便能在30秒内探测到林下地表火情并实时自动预警。近日,“渝您共享”——第二期2024年重庆市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专题活动走进重庆一家电子公司,记者在活动中获悉,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地表火探测器,解决了林下地表火监测预警难的世界性难题。

据悉,过去,对于林下地表火的监测,主要靠人工巡林。不过,由于人工巡林范围大、盲点多,很难及时发现林下地表火。想使用监测设备,在林区往往又面临着无法供电、没有通信网络或通信网络不稳定、容易误报等痛点。这导致林下地表火的监测预警,成为了一道世界性难题。

多年来,该公司针对这道难题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目前已开发出第五代4G复合型地表火探测器。该产品具有光能自供电、蜂窝组网、设备自防盗等功能,不需电源供电、不需铺设网线、不需人工值守。同时,其综合运用复合传感与人工智能(AI)技术监测地表火现象,可在30秒内快速探明起火点并定位报警,并能对起火现场进行110°广角拍照取证,实时回传火情图片。由此,较好地解决了森林林下地表火监测存在的供电难、通信难、预警难等问题。

这项技术成果,在复合传感、人工智能、微功耗、自组网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填补了我国森林、草原地表火监测识别技术空白。同时,还成为了我国制定国家林业行业标准《森林草原防火地面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的主要技术依据,曾两次入选"全国林业重点成果推广应用100项"。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地表火探测器可用于森林、草原地表火监测报警,助力相关单位实现森林、草原地表火“打早、打小、打了”的根本目标。其适用场景,包括国有林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人员活动频繁且火险高发的关键部位,如人行道、车行道、观光区、露营区、祭祀区、农作区等林缘周界。目前,该产品已在全国16个省市成功推广应用,成为我国构建森林草原火灾立体防控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

以物联网技术赋能行业发展,该公司还有其他成功案例。比如,传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依赖人工巡查,存在效率低、误差大等痛点。而在“5G+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物联网集成创新应用示范”案例中,该公司为梁平区搭建的双桂湖湿地鸟类AI监测大数据平台,融合5G物联网、数字孪生、声纹识别等技术,通过布设高清摄像机、无人机及边缘计算设备,构建起天-空-地”立体化感知网络,实现了对鸟类物种、行为及栖息地环境的24小时智能监测。目前,该平台物种识别准确率超85%,已成功监测到青头潜鸭、彩鹮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协会、重庆市物联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活动通过“云端互动+线下交流”双轨并行,吸引了超1200人次线上参与及20余家企业代表实地探访。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