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孔雀湾,蓝天白云下,蜿蜒的海岸线上分布着绿意盎然的红树林湿地,几只白鹭飞过水面,一幅水净、滩美、岛绿的美丽生态画卷跃然眼前。
很难想象,曾经的孔雀湾自然岸线受损,红树林生境破碎,海水污染严重。如今,经过系统性生态修复的孔雀湾,新种红树林和原生红树林在金鼓江两岸连片成带,种类繁多的底栖生物物种在此安家落户,海湾生态系统得到重塑。孔雀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也由此入选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治理海洋受损生态
孔雀湾位于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的金鼓江畔。
“以前金鼓江两边是一个个荒凉的山头,除了在海边做渔业养殖的人家外,没有其他人会来。”在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六村村民陆春娟的印象中,曾经的金鼓江,水面上只有成片的生活垃圾和荒废的船只。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孔雀湾一度失去了自然生态的底色。“孔雀湾所在的湾区为半封闭式海湾,海流较弱,海水交换速度滞缓,污染物容易在此沉积,加上无序养殖、挖砂采石以及近年来湾区工业快速发展等多种因素,导致孔雀湾自然岸线受损、附近滩涂被占用、垃圾堆积、海水污染,海域和红树林生境破碎严重。”钦州市海洋局海洋预警监测科科长韦重霄告诉记者。
孔雀湾的变化始于2020年7月。当年,钦州市申报的2020年钦州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获得国家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支持,致力于推动受损海洋生态的治理修复,改善亲海环境景观。
多年来,当地以“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为依托,实施退养还林,修复受损岸线5.3千米,恢复红树林90.12公顷。坚持源头治理,系统修复,创新红树林育栽技术,恢复湿地,改善红树林生境,红树林种植存活率达到90%以上。打造研学旅一体化机制,挖掘红树林生态效益,实现广西首宗红树林蓝碳交易,促进区域土地价值和海洋经济提升,成功引导产业聚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具体经济优势,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如今的孔雀湾,红树林连片分布,翠绿连绵、高低错落的草海桐、桐花、秋茄与白骨壤等海洋植物在江畔扎根,成群的白鹭在此翩翩起舞……一片生机盎然的生态景象。
突破育栽技术瓶颈
“孔雀湾红树林修复与岸线生态化项目是2020年钦州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内容包括岸滩整治、红树林自然恢复与次生林改造、红树林宜林地生态重塑、岸线生态化、鸟类栖息地保护、海湾水质净化等指标。”负责项目建设的园区企业副总经理张振京介绍。
“孔雀湾红树林所在的金鼓江片区,是未来钦州港水网、绿网及交通网的核心,也是红树林保护的难点地区。”张振京介绍,项目注重生态修复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科学性,采用岸线与滩涂、河流与海域同步整治的系统治理方法。
从清退红树林恢复区内养殖塘,到采取依山修复海岛;从微地形改造提升鸟类栖息地面积和质量,到采用海绵城市修复方法开展流域水质净化,在源头杜绝污水入海,项目多管齐下,实现综合治理。
再造红树林并非易事。“红树林通过根系进行呼吸,每天必须经历潮涨潮落。如果一直在海水里‘泡澡’,它活不了;但如果没有海水,也活不了。”韦重霄说。最初,项目团队对红树林进行了人工定植修复,但面对潮汐冲刷、滩涂淤泥、高温暴雨、虫类病害及复杂海域环境等,再加上种植修复技术知识的匮乏,试验种植的红树林存活率只有不到30%。
为突破育栽技术瓶颈,项目团队实地考察种植案例,聘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在滩涂高程、生境改造育栽和后续管护上狠下功夫,建立了2个育苗基地,通过保育结合、育栽一体技术和保根壮苗技术等使红树林种植成活率提高至90%左右。
如今的金鼓江畔,大片人工种植的红树林在潮起潮落间茁壮生长,犹如“绿毯”沿着海岸线绵延向前。水鸟、招潮蟹等生物在红树林下不断穿梭。
截至目前,孔雀湾项目累计完成红树林自然恢复与改造面积41.25公顷、红树林宜林地生态重塑面积53.24公顷。
推动区域绿色发展
绿影婆娑,海风阵阵。在孔雀湾红树林修复与岸线生态化项目的支持下,如今的孔雀湾已成为多种生物的家园。
目前,孔雀湾区域的底栖生物物种由原来的28种增加到34种,还吸引了北红尾鸲、远东山雀、树鹨等鸟类在修复区域内停歇觅食。
随着生态恢复,孔雀湾不仅成为生物的天堂,也逐渐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窗口。
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位于孔雀湾的金鼓江海洋生态环境科普馆都会迎来众多学生和家长。他们将在这里开启生态研学之旅。
“我感觉很好玩,很新奇。来这里可以学习到很多有关海洋和红树林的知识。我了解到红树林是‘海洋卫士’,在改善环境、抵御风浪、净化空气、保护地球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钦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学生柯彦冰说。
“展馆生动展示了红树林的生态修复过程,在促进社会各界对红树林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负责项目建设的园区企业综合管理部副经理张婷介绍,截至目前,该展馆入选第二批“广西海洋科普和意识教育基地”,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广西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累计接待观众2万多人。
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孔雀湾的生态效益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赋能当地绿色发展。
据测算,项目建设种植红树林所带来的碳汇交易指标换算成碳汇交易价值每年约为345.11万元;先后培育红树林苗约400万株,产生直接经济价值千万元以上。2023年,孔雀湾区域内的红树林蓝碳项目实现了广西首宗红树林蓝碳交易。
“孔雀湾只是金鼓江岸线的一部分,下一步我们还将对金鼓江西边半岛片区进行整体修复提升,推行绿色城市建设,在完善区域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时,重点打造三江六岸景观,提升区域价值。”张振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