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淳安县素有“八山半田分半水”之称,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均居浙江省首位,是全省唯一的特别生态功能区。如何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百姓的“幸福靠山”?淳安以“富林”改革破题,将“做活普惠林业”纳入县域四大主导产业,通过创新林权流转、探索打造林业标准地、改革财政支农方式、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林农增收致富,走出一条生态惠民、生态富民的共富之路。
盘活资源要素,推进林地规模流转
创新完善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林下空间开发权和碳汇开发处置权)“三权”分置模式,优化集体林地流转收入分配方案。依托国储林项目因地制宜开展山林规模流转工作,包括流转村集体及农户的林地经营权,村集体及农户的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毛竹、用材林)或使用权(油茶、山核桃),国有林地、林木使用权等。截至2024年底,淳安县通过公共交易平台共完成33.41万亩集体林流转,涉及23个乡镇217个行政村。
加强建设试点,打造林业标准地
创建浙江省林业标准地建设试点,探索出台林业标准地指标体系和认定办法。对标工业园区“三通一平”模式,开展有路、有房、有水、有轨、有网、有电、有眼(监控溯源)的“七有”林业标准地建设,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依托林业标准地建设,创新打造林下产业新模式,有效吸引社会资本“上山入林”。在一产标准化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标准地建设,建设共富产业园、产业综合体,拓宽强村富民路径。
财政政策支持,改革支农方式
聚焦财政支农资金模式创新与绩效提升,出台《淳北中药材产业发展“拨改投、补或贴”(试点)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淳北产业区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以财政政策引导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对从事中药材收购、加工、销售、研发、品牌推广、服务等二三产业的主体,通过全额贴息贷款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
构建共富机制,共享生态红利
构建“乡镇强村公司+村级富民公司”运行体系,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销联结机制,采用“保底+分成”合作方式,实现村集体、村民、低收入农户“三增收”。配套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等林业产业新模式,引进国有企业及社会资本跟进投资。因地制宜推行“种苗供应─技术指导─产品回购”的“订单模式”、“国企出资基地建设+分包林业大户管理”合伙人模式等,不断健全共富利益联结机制。
作为浙江省林业标准地试点,为全国林业资源配置提供“淳安方案”,实现行业标准“走在前”;通过降成本、优环境吸引资本“上山入林”,充分调动企业和大户参与投资的积极性,年均新增资本投入2000余万元;形成“租金+股金+薪金”多元增收渠道,促进林农年均增加工资性收入约5000元……淳安正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支点,加速释放森林多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