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荔枝古贡园成茂名“文物四普”重大发现

2025年02月12日 10:31南方+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是十分重要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保护古树名木,不仅关乎生态文明建设,也关乎文化传承。近日,随着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的稳步推进,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的荔枝古贡园首次被正式纳入文化景观类文物保护范畴,成为本次普查的一大重要发现。

文物普查,摸清荔枝古贡园“家底”

荔枝古贡园位于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岭腰自然村,据资料显示,该园区占地面积约80亩,成园于汉代年间,以种植荔枝为主。园内荔枝品种繁多,有妃子笑、白糖罂、中华红、白蜡、黑叶、桂味、糯米糍、进奉等。每当盛夏来临,荔枝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品尝和观赏。

回溯过往,由于对古荔名木缺乏相应的文物价值认知,这片珍贵的荔枝园长期未能获得应有的文物保护地位。园内不少古荔树,在岁月侵蚀下逐渐枯萎;部分荔枝品种,由于缺乏传承培育已濒临灭绝。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也让荔枝古贡园的生存空间遭受挤压,面临被蚕食和破坏的严峻风险。

如何保护这些古荔名?先要摸清“家底”。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中,茂名市文物部门高度重视,组织专业团队对荔枝古贡园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

调查团队由茂名市文物部门的专家、学者、测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当地的文化工作者组成。期间,团队通过仔细勘察荔枝古贡园每一株古荔枝树,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同时通过走访了解荔枝古贡园的历史沿革和传说故事,为申报文物保护提供相应的历史文化依据。

通过现场勘探以及专家考证,目前贡园内存有一级古荔枝(树龄≥500年)30株,占据高州全市一级古荔枝树总量的62.5%,其中超1000年的有9株;二级古荔枝3株(300年≤树龄<500年);三级古荔枝58株(100年≤树龄<300年)。

这些古荔枝树都是古贡园的 “镇园之宝”,它们的存在不仅证明了荔枝文化的悠久历史,更成为了当地人民心中的精神图腾。当地民众根据古荔枝树独特的造型,结合高州本土文化,分别为园内老荔枝树赋名,比如“力士回首”“千手观音”“五马归槽”“贵妃醉酒”等,形成了高州独有的荔枝古树文化。

多措并举,竖起古荔名?的“保护盾”

为了确保荔枝古贡园得到妥善保护,茂名市文物部门在此地普查结束后,立即启动了文物保护工作。他们首先为园区内的每一株古树挂上了保护牌,标注了树种、树龄等关键信息,并通过二维码技术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管理。这些保护牌不仅为古树提供了明确的身份标识,也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古树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新窗口”。

调查团队负责人介绍,“每一棵古树名木、每一处古树群都是大自然历经岁月沉淀的珍贵馈赠,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价值。为它们统一建档,绝非一项简单的记录工作,而是为后续保护工作筑牢根基的关键之举。”这份档案信息将为精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如同为这些绿色珍宝量身定制的专属“护身符”,守护它们岁岁年年。

在推动荔枝古贡园保护进程中,茂名市文物部门深知当地村民的力量不可忽视,因此积极与村民建立紧密合作。他们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村民普及古树保护知识,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同时,还鼓励村民参与古树的养护工作,为村民提供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养护技能。通过这种合作与共赢的方式,茂名市文物部门成功地将荔枝古贡园的保护工作融入了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良好的保护氛围。

为给荔枝古贡园提供更高级别的法律保障,茂名市文物部门将积极推动其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极具前瞻性的计划,得到国家文物局和广东省文物局的高度认可与大力支持,并组成了相关调研小组,协同制定全面细致的保护规划与实施方案。此外,茂名市文物部门还注重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保护能力和水平,为荔枝古贡园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除了扎实推进保护与申报工作,茂名市还积极探索将古树名木保护与生态旅游、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依托荔枝古贡园丰富的生态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心打造一系列特色生态旅游项目与文化活动。如盛大的荔枝文化节、趣味十足的荔枝采摘体验活动、艺术氛围浓厚的古树摄影展等,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亲身感受荔枝文化的独特魅力。

荔枝古贡园作为茂名市一处珍贵的文化景观类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可以预见,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和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荔枝古贡园将成为茂名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品味荔枝文化,为茂名市的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