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中国金柑之乡”福建省尤溪县,正是金柑的最佳赏味期。圆润饱满的“黄金果”压弯枝头,农户忙着采摘、销售。
尤溪是全国金柑四大产区之一,尤溪金柑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尤溪县围绕巩固面积、提升质量、打响品牌、规范营销、突破加工、开发旅游的发展思路,闯出了一条金柑产业发展新路。目前,该县金柑主产区的管前、八字桥两个乡镇,金柑种植户超过2000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超过20家,总面积2.55万亩。2024年,全县金柑总产量3.2万吨,产值2.6亿元。
科学管护提升果品质量
“我种的金柑个头大、味道甜,顾客很喜欢。40多亩大棚金柑元旦开采,每天快递寄送50公斤以上,预计2月底全部卖完。”管前镇真地村老虎垅家庭农场场主王作炳介绍,2024年金柑产量达5万公斤,总销售额60万元以上,比上年增加10万元。
在王作炳看来,金柑的好品质离不开政府的好政策。近年来,尤溪县深入探索“校企农”合作模式,依托尤溪福享农业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积极推广药肥双减、生物防治、生态种植等精细化、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金柑品质管控开展质量安全巡查监管监测,严厉打击违规用药、未熟采摘、抢早上市等行为,持续强化金柑质量安全和品质管理。
2022年,尤溪县把金柑大棚建设项目作为重点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实施方案,划拨专项扶持资金300万元,对全县符合建设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等相关要求的200亩金柑大棚种植户,每亩给予1万元至1.5万元的补助。王作炳抓住有利时机,流转土地新建金柑大棚23亩。
“金柑最怕遇到霜冻灾害天气,成熟期若没有及时采摘,就会冻成‘冰球’,造成裂果。让金柑住进大棚,不仅避雨防冻,还能留树保鲜,将上市时间延长至3月份。”王作炳介绍,他配备了物联网智能系统、太阳能杀虫灯、自动喷灌和水肥一体化等设施,做到实时控温控水控肥。县乡农技人员经常下乡指导,通过疏果、施用有机肥等举措,不断提升果品质量。
如今,王作炳家中建起了小别墅,发展农家乐,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体验金柑采摘、品尝农家菜肴。在他的带动下,真地村现有金柑种植面积800余亩,其中金柑大棚100余亩。
在八字桥乡阿斌家庭农场,场主郑登斌种金柑大棚也找到了门道。“我们实行留草栽培,既能降低果园温度,还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郑登斌介绍,农场的金柑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一品一码”全程可追溯,消费者购买更放心,大棚盖膜收膜、金柑采摘、管护等都要用工,每年的工人工资将近5万元。
目前,尤溪金柑大棚建设面积达550亩,金柑成为富民兴村的“黄金产业”。
多点发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目前,金柑价格再创新高,我家金柑每公斤收购价在16元上下。”今年58岁的郑道建是莲建农场负责人,种植金柑30多年。随着尤溪县金柑产业的快速发展,郑道建的金柑果园也越建越大,已从最初的6亩扩大到100亩。眼下,已有30亩金柑进入丰产期,总产量达4.5万公斤。
郑道建的底气与尤溪县近年来不断拓宽金柑产品销售渠道、深化金柑产业发展路径密不可分。
围绕金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平台化、品牌化”目标,尤溪县探索建立金柑产、供、运、销一体化全链条服务流程,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打造全程高品质金柑种植示范园,立足基础提升、品质管控、产业融合,不断提高尤溪金柑的市场竞争力。
2024年11月初,管前镇与福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管前镇、八字桥乡投入30个专属揽收网点,通过引入顺丰公司物流优势,把金柑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
管前镇客货邮融合运输服务站负责人陈佳佳介绍,目前服务站已实现客运站和快递合作分拨中心相融合。最近是金柑销售旺季,果农来收寄金柑的比较多,每天能寄400多件。
跑了近20年金柑市场销售的吴长瑞,看准尤溪金柑的发展前景,2022年回到八字桥乡,种起了新品种脆蜜3代和大叶滑皮4代。“我们家的脆蜜供不应求,每公斤市场价能卖到60元。”吴长瑞说,脆蜜果形大、甜度高、无籽,虽然价格偏高,但深受市场欢迎。新品种的畅销也吸引了周边其他金柑种植户前来参观学习,“大家都看好这个品种,朋友的果园里已经种了1000棵,后期还要种4000棵脆蜜苗。”